所谓“造像记”,是指造作人通过造作神像而表达某些功利目的和愿望诉求的、依附于造像而存的文字。清代金石学家王昶在其《金石萃编》中,对北朝时的道教造像有“造像必有记,记后或有颂铭,记后题名”的记述。任何一篇造像记,都会有相对应的造像。宋元以后的造像,体量较小,一般随像而附的造像记大都以笔墨写于纸本或丝麻棉布上,再封藏于小型木石金铜造像的背腹龛内,秘不示人。道教造像,各个历史时代造作不尽相同,如影相随的造像记在题材与内容上,亦不尽相同。
相对标准化的行文格式
以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道教造像记为例,造像记内容一般包括:造像时间、造像者身份、造像者的籍贯与家庭成员的详细住址、造像对象、造像人的愿望等内容的表述,记述篇幅有长有短,造像文本以记述造像目的、表述祈愿为主,已有了自成一体、相对标准化的格式。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胡彬彬)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