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动态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9-09 09:1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本报讯(记者霍文琦)为进一步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全面贯彻落实,迎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建所七十周年,9月1—6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京举办系列学术研讨会。

  9月1日召开的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学术研讨会发布了论坛主题报告《关于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工作机制的建议》,该报告认为,21世纪以来,世界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成为当前很多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内容。

  报告显示,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制定了很多教育标准,并鼓励各国开发可以测量符合国际定义、标准、目的或目标的高质量教育的指标体系。面对这样的国际趋势,我国也在抓紧调研,为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做准备。今年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本科教学工程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了“本科教学工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透露,教育部、财政部将在“十二五”期间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部将制定约100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如果高校相关专业不能达到标准将停止招生。(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者聚焦10—14世纪中国政治文化

  本报上海讯 8月27—29日,“传承与变革——10—14世纪中国的多边政治与多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据会议组织方代表、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余蔚介绍,唐元两个大一统王朝之间,存在五代、两宋、辽、金等多个政权,而当前关于这些政权的相互关系和制度、思想、社会等要素的前后承接问题研究尚浅,其中仍存在大片研究空白。这些空白导致讨论元以后中国社会的研究基础不够充分。因此,此次研讨会强调比较、发展、多元化的视角和长时段、整体性的研究趋向。

  与会学者围绕研讨的议题,从文献、天文史、学术史、政治、法制、经济等多个角度,展开充分讨论。评议专家由一系列议题勾勒出广域的时代观,并提供了如何在“常”态之下寻求实质之“变”的具体范例。如台湾黄宽重教授在会后所作“南宋政治文化的蜕变”的讲座中,由政治环境入手,俯瞰至地方社会、士人群体,对两宋之间多个维度的变化进行阐释,描绘了南宋政治与文化的独特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表示,研究宋、辽、金、元的学者齐聚一堂,对于消除断代史之间的隔阂是颇具创意的形式。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李玉 李春圆 徐美超)

  专家解谜“东瓯国”

  本报讯(记者李玉)8月27日,东瓯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文物局、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温州古称瓯越,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以当时瓯越地建立“东瓯国”,今天的温州、台州正是东瓯国核心区域。由于历史遗存少、史料记载匮乏、缺少考古发现,东瓯国仍有诸多历史谜团有待破解。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东瓯历史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自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约3000年的历史过程。与会专家还结合温州考古出土文物、遗存等推测,温州系东瓯国的腹地,同时提出除温州城区、永嘉瓯北、台州温岭等可能区域,瓯江口北岸的柳市平原、飞云江口以北温瑞平原西片也应是研究东瓯古国的重要区域。

  温州市考古所副所长梁岩华提出,东瓯国都城可能位于乐清磐石镇。但也有专家认为,虽然东瓯国都城位于台州黄岩说或温州说都存有缺陷,但是位于乐清磐石镇说,实证资料、考古证据欠缺,仅能算推论,但此说也在一定意义上为东瓯国都城城址探察提供了研究方向。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认为,应将东瓯文化研究置于长时段视野,结合东瓯迁徙历史,开展跨地域比较研究。(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