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凤翔出土西汉铜镜现31字抒情铭文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9-09 09:1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陕西讯(记者杨晓娟)8月28日,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在供电所架设电线过程中因电线杆突然下陷发现一古墓葬。经凤翔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确认,该墓葬为汉代砖墓室,保存完好,当即决定进行随工抢救性清理。结果,发掘出陶器15件、铁釜1件以及31字铭文铜镜1枚。

  该墓呈南北向,残深4.2米,因墓道下压于村民住宅,仅发掘了主墓室部分。墓室为长方形,南北长4.5米,东西宽2.8米,弧形券顶高1.7米,墓室右前侧置一耳室。据凤翔县博物馆馆长郁彩玲介绍,墓主棺木及骨骼发生漂移,位于墓室西侧。在近头骨处的砖铺地面上发现直径约15厘米的连弧纹铜镜一枚,做工规整,背饰铭带纹,银光面光亮如初,上有铭文31字和2个符号。

  在铜镜上铭铸文字是汉代的普遍习惯。“这是清白联弧纹铜镜铭文,共31字,另外还有2个符号,顺时针读为:‘洁清白而事君,怨阴卐之弇明,玄锡之流泽,而日忘……永思而毋绝。’有几个字迹不清楚。”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徐涛进一步解释,汉代铜镜铭文因铜镜尺寸限制,常有缺字。另外,限于工匠的文化水平,铜镜铭文常有通假、错别、减省及反书的现象。经初步考证,此次出土铜镜的完整铭文应为:“絜清白而事君,怨阴驩(欢)之弇明,焕玄锡之流泽,志疏远而日忘,慎糜美之穷皑,外承驩(欢)之可说,慕窈窕于灵泉,愿永思而毋绝。”

  该墓葬铜镜铭文内容在以往出土的汉墓中也发现过,因第一句多有“絜清(或作精)白而事君”,故而文博界将其称为清白镜。

  对于清白镜铭文内容的解读,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有“工艺说”、“忠君说”、“养生说”及“敬夫说”。谈到这个问题,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王渭清说:“青铜镜是私人生活用品,根据以往考古发现,文博界把凡带有‘长相思’、‘勿相忘’之类的青铜镜都称为相思镜,一般是女性给男性的爱情信物。汉代由于战乱、男子游学、游宦外地等原因,夫妻不能团圆,铜镜铭文便成为闺中思妇寄托感情的方式。这类铜镜铭文所表达的无非是女性对男性的感情诉说。该墓主是一位男性,说明墓室中出现的铜镜应为女性相送的信物。”王渭清说,在西汉中期一普通砖室墓中发现这样的铭文,无疑为了解西汉社会生活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说明西汉民间六言情诗传播已较为普遍。(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