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会议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9-09 09:1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欧亚国家经贸合作须上新台阶

  本报讯 8月30日,由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与欧亚国家经贸关系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国内外的30多位外交、商务、财政界官员就推动中国—欧亚国家贸易投资合作发展议题展开了讨论。

  欧亚国家官员认为,近年中国与其经贸合作关系得到了稳健发展,中国产品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来自中国的投资也日益增多。同时,这些官员也指出,继续强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是欧亚国家的共同愿望。但随着欧亚国家的市场需求发生快速变化,希望中国的出口商品加快花色品种创新,提升质量档次,并建议中国加强商品质量监督。

  中方学者就近十几年来中国—欧亚国家经贸关系总体演变过程、特点、成就与经验等进行了回顾,对进一步深化与这些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关系提出了期望。(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林跃勤)

  法律翻译沟通不同法律制度文化

  本报讯(记者郭烁)8月28日,第一届法律、翻译与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在开幕式上指出,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日趋频繁和深化,世界范围内法律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共同探讨和比较中外法律语言问题、法律翻译问题及法律文化问题,对于促进法学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立认为,法律翻译是沟通不同法律制度文化之间的桥梁。法律翻译涉及双重操作:语言的转译与法律概念的转换。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律翻译研究中心主办。据悉,第二届法律、翻译与文化研讨会将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早期中国”文明以中原为核心多元一统

  本报讯 近日,文化上“早期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主办。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韩建业指出,这次研讨会重点讨论商代以前文化上“早期中国”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这对深入认识“早期中国”文明有中心的多元一体、有起伏的连续发展的本质特点,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他还认为,文化上的“早期中国”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资深教授严文明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早期中国”文明的特点就是逐渐从多元一体走向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多元一统格局,这是中国文明无穷活力和强大凝聚力的来源,也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得到连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联宣)

  获嘉同盟文化引关注

  本报讯 8月24—25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黄河文化研究会、获嘉县政府主办的周武王与牧野大战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获嘉县举行。

  与会者认为,武王伐纣与牧野大战是商周之际决定王朝命运的一场大战,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战争主角的周武王,顺应天时,以德纳贤,以少胜多而灭商兴周。他所建立的一套封邦建国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获嘉县保留有大量的商周遗址,至今还有同盟山、武王庙、文王冢、妲己冢等,以及大洛纣、小洛纣等地名。有专家提出,《牧誓》的地点与同盟山有关,获嘉文化的厚重之处在于同盟文化,建议当地积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陈建魁)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