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佛教产生于以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宁波、广州等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城市。它具有四个特点:其一,居士由佛教僧团的外护力量,演变为相对独立的修学团体;其二,直接建造没有僧侣常住而专供居士修学、拜忏和礼佛的道场;其三,居士在社会信徒中登堂讲经,演绎佛法;其四,居士队伍形成了对僧团的监督,打破居士不责僧人之过的传统。
在近代中国各主要城市中,从南京金陵刻经处发轫,相继成立了居士团体,居士佛教成为佛教复兴运动中富有特色的现象。这场运动的奠基者当推杨仁山。与杨仁山复兴中国佛教相呼应,奋起复兴印度佛教的也是两位白衣居士——斯里兰卡的达磨波罗和印度的安培多格尔。其中,达磨波罗曾在上海与杨仁山会晤,并得其赞助。上海与南京成为近代中国居士佛教的重镇,杨仁山、欧阳渐、吕瀓、屈映光、范古农、高鹤年、丁福保、王一亭、王季同、蒋维乔、江味农、关炯之、简玉阶、方子藩、郭元兴等著名居士,既拥有深厚佛学功底,又心怀虔敬信仰,且具社会贤达身份。面对僧制改革的屡屡失败,中国僧侣改革的领袖太虚在南京追随欧阳竟无等学习,在《整理僧伽制度论》中萌生出建立居士团体以推动佛教改革的设想。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金易明 作者单位:上海市佛教协会)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