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走转改”必须坚持辩证法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9-30 09:1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从今年8月9日开展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播发了大量来自基层一线、文风清新的鲜活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应该说,奋斗在基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伟大的,事迹是感人的,业绩是辉煌的,非常值得我们去讴歌,去颂扬!然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落实“走转改”,并把活动引向深入,务必谨防“心血来潮”,必须坚持辩证法!

  要辩证,最主要的是坚持“两点论”。具体地说,在“走转改”活动中,新闻人既要弘扬主旋律,格调清新,更要访贫问苦,针砭时弊,正如李长春同志所提出的:“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从某种角度而言,后者更需广大新闻人格外关注与着力。

  众所周知,我们在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发展中凸显了诸多新矛盾、新问题,比如老百姓普遍遭遇的看病贵、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上学贵、上学难,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农村污染加重,农民卖蔬果愈难;城市拥堵,社会治理成本增大;物价高企,通胀严重;城乡差别亟待解决,实现共同富裕任务繁重;等等。对于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命脉大事,作为“群众喉舌”的媒体,及时反映群众需求,如实报道责无旁贷。

  反映人民心声即社情民意的通达,特别是“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必然有助于党的决策、政府的工作,加强针对性、基础性;必然有利于改革开放、民生福祉,增强效益、扩大实惠,促进社会和谐,极大推进我国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随着改革逐渐走向深入,当前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早在15年前,李瑞环同志便严肃地指出:“现实生活里仍然存在不少令人忧虑的问题。在我们的一些干部中,有的不深入实际,惯于讲空话套话,做表面文章;有的不联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当官做老爷;有的作风霸道,压制民主,独断专行;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沽名钓誉;有的讲排场摆阔气,贪图享乐,挥霍浪费;有的目无法纪,专横跋扈,欺压群众;有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等。”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作为“党的喉舌,人民耳目”的媒体监督,具有特殊效用,“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广播和见报”这句口头禅已经广为人知。为此,我们新闻人应该当仁不让,带头做“腐败丧钟”的敲钟人!

  广大媒体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就是要拿起笔,痛批消极懈怠之风,铲除腐败之风,以实际工作加强舆论监督,为党和政府决策贡献力量!舆论监督威力与效益的发挥,必将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障社会稳定,激励各族群众的信心及积极性,加速推动我们事业的拓展。

  基层是基础,群众是根基。这“双基”是落实“走转改”活动的生命线,忽视不得,更弱化不得。因此,新闻界的“走转改”不能一阵风,不可花架子。既要重视群众之“暖”,更要关注百姓之“冷”;不仅锦上添花,更应雪中送炭!切切实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使“走转改”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秉礼 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