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读者来信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9-30 09:2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喜爱《中国社会科学报》的三大理由

  姜义军

  (沈阳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部)

  年初,我到图书馆阅读报刊时偶然发现了《中国社会科学报》,大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从此,我开始关注、阅读、品味这份报纸,并深深地喜欢上了它。我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份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报纸,有三大理由:一是报纸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我国五四运动时期有一份由李大钊、陈独秀创办的影响极其深远的报纸叫《每周评论》,那时人们对该报的评价是:读它的人可用最廉的代价、最经济的时间,知道世界上最新最重要的事件。我想,《中国社会科学报》便是这样的一份报纸,读它的人一报在手,即可以及时地把握丰富的学术资讯,了解各个学科的学术动态和前沿。二是报纸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中国社会科学报》不仅立足学术,而且走基层、进校园、近大众……发表了很多诸如《我们用脚写新闻》这样的文章和报道,读后使人备感亲切,体现了一份严肃报纸的追求、取向和担当。这样的举动拉近的不只是编辑记者与基层群众的距离,也拉近了报纸和读者的距离。三是报纸崇尚学术、尊重作者。作为一份学术型报纸,崇尚学术的理念和取向跃然于报端。与很多其他报刊不同的是,《中国社会科学报》对学术思想的表达通过的是多样的版面、活泼的风格、新颖的观点、生动的语言,深奥的道理总是生动而鲜活地从版面中流淌出来,让人可望而又可及。真正崇尚学术的报刊必然真心尊重作者。在这方面,《中国社会科学报》更是难能可贵。我大约在读了半年多《中国社会科学报》后,开始尝试着给报纸投稿,心中还是有些忐忑,因为这毕竟是一份全国性的权威报纸。我没有想到的是,投稿数日后编辑打来电话,回馈对稿件的处理情况。近日,我又向“评论”版投去了一篇稿件,上午投的稿,晚上编辑就打来电话,对稿件提出了建议,而且还就需要删改的部分征求意见。现在我已有文章发表在了《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在无奈于一些学术期刊之冷漠的当下,《中国社会科学报》给了我一个多姿多彩的学术天地和风景秀丽的精神家园,我会备加珍惜,做该报的忠实读者和作者。祝愿《中国社会科学报》越办越好!(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陶家柳

  (江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读了9月8日“评论”版上的《青年人当常思“振兴中华”》一文,我是既激动又有点担忧。激动的是,它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1981年3月,北京大学生欢庆中国男排战胜韩国队时,我是见证人,也可以说是亲历者,我那时在北师大读书,当中国男排获胜时,北师大的学生兴奋得敲响搪瓷碗、脸盆等能发出响声的物件,我还亲眼见到学生点燃草席,从楼上扔下去,整个校园沸腾了。意犹未尽的学生还激动得上街游行。读了这篇文章后,往事历历在目。担忧的是,现在有的学生考虑自己的事情确实多了些,对国家大事则少了一份关心,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味道。一些学生整天想的是怎么找个好工作(这也不是不应该),至于怎么为国家作贡献,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所以,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更希望年轻人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妥善地处理好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