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陕西讯(记者朱羿)近日,在陕西省黄陵县一处基础建设工地旁,考古专家首次发现一处大型戎人墓地,该发现为研究西戎的文化与迁移等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也是陕西考古界在陕北境内第一次大规模发掘战国时期的墓地。
据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邵晶介绍,2011年4月份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队对延安南门沟水库库区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共钻探战国时期古墓100多座,目前已经发掘完成其中的80座,出土了一批非常重要的铜器、陶器、玉石器、骨器、铁器等。出土的陶器和铜器大致可以分为“戎狄系统”、“中原系统”两个系统。
邵晶说,这些出土的铜戈、铜剑等兵器,与魏国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这一批墓葬时代处于战国中晚期,族属属于来自西北地区的戎人系统,可能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在晋国西南生存的战国时期的戎人。此外,他表示,“这一批墓葬材料的出土,对整个陕北地区文化格局的研究意义重大”。
陕北地区处在黄河的“几”字形弯内,商周时期曾有西北少数民族——鬼方居住其间,但是有没有其他戎狄,一直没弄清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天恩说,过去认为陕西地区应该都是秦国的地盘,但是这个大型墓地发掘后,这种习惯性的认识可能会被颠覆。目前出土的200多个陶罐中,大部分属于流行于甘肃的寺洼文化。寺洼文化从商代一直到春秋以后才渐渐式微,至于后来寺洼文化哪儿去了?一直是个待解之谜。这个墓地的发现,至少提供了一个线索,就是部分族源于寺洼文化的西戎人,进入了陕北和关中交界地区。
根据这次的考古发现,张天恩进一步解释说:“这些人从族源上讲是西戎寺洼文化的一部分人,姓氏则可能就是姜姓,后来投晋归到魏国,其年代上大概是战国中期到晚期。在文化上,除了戎的文化如彩足鬲以外,多是晋的文化,包括盖豆和戈。总之,这个墓地把陕北高原的一段历史复活了,让人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