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巢湖分拆”,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始自“北上广”等核心城市的行政区划调整逐渐深入到中部腹地的中小城市。针对本轮行政区划调整,本报记者对有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调整行政区划有利于整合资源
行政区划调整是一项重大工程,合理地调整行政区划,能有效地促进地区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认为,调整行政区划有利于整合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区划过多带来的高行政成本。
以天津市的行政区划调整为例,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专家认为,天津市行政区划调整前,各区各自为政,相互争夺项目,抢夺发展机遇。基础设施、社会设施都不相匹配,建设不能形成合力,分散了发展的资源,也分散了发展的机会。行政区划调整后,资源得以整合,有效地调整了产业布局,整个区域的生活、生态、产业发展更加健康、协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所副所长张险峰认为,调整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加地方的发展资源,包括经济总量、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掌握更多发展资源,利于地方做大做强。有分析指出,“巢湖分拆”最直接的结果是做大合肥更有底气。
经济发展不应成为调整的唯一目的
促进地区协调、长足发展是行政区划调整的初衷与动力,然而,若经济发展成为行政区划调整的唯一理由,势必会产生一些问题。张险峰认为,如果把扩大经济总量作为目标或者唯一途径,会带来诸多隐患。如利用更多的资源做一些寅吃卯粮或者不可持续的事,那将是很危险的。
专家还指出,行政区划调整信息的发布时机十分重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焦洪昌认为,信息公布晚,涉及侵害公众的知情权,而公布得早则可能出现趁机私吞公有财产的现象。此外,焦洪昌认为,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必然会带来城市文化的调整与保护问题。
陈秀山认为,行政区划调整以后有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另外,行政区划调整也会带来诸如新名称的使用、精简机构以后人员的安置、可能出现的短期震荡等问题。尽管区划调整面临的问题很多,但专家们对其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
区划调整后要完善配套政策
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张险峰认为,行政区划调整以后要很好地分配资源,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要做精。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不光要发展好经济,还要做好城市管理,服务好当地的居民、企业。要注意社会管理,否则会带来拔苗助长式的发展。
焦洪昌认为,行政区划调整以后,要对运行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大体包括:政权的架构怎样,是否安置好了精简机构下来的人员,新的班子、新的体制具体运行的效果如何。管理体制的调整要趁此机会融入其中,不然行政区划调整的真正意义就没有凸显、发挥出来。
调整行政区划以后,还要做好相关的配套政策。专家认为,要坚持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做好区域或城市的规划与定位,坚持一体化政策,考虑产业、人口、财政、税收等方面政策的相应变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口、教育、卫生等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
链接〉〉
2003年,厦门市从7个区调整为6个区。
2005年,广州市撤销东山区、芳村区,设立南沙区、萝岗区。
2009年4月,上海市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
2009年11月,天津市撤销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滨海新区。
2010年2月,沈阳市东陵区、浑南新区、航高基地合署办公。
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
2010年6月,厦门经济特区扩大至全市。
2010年7月,北京市撤销东城、崇文、西城、宣武四区,成立新的东城区和西城区。
2011年7月,陕西全省撤并乡镇330个,撤乡设镇210个,撤乡镇设街道办事处19个。
2011年8月,巢湖分拆。(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