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南京都曾出版过“京报”,其中北京有古代京报和近代《京报》两种。近代《京报》是我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份有着代表意义的大型报纸媒体,号称“北方最大规模,革新进步之日报”。其前后创办的副刊多达几十种,涉及文学、社会、经济、宗教、医学、妇女、教育等领域,可谓包罗万象,其中《京报副刊》更被称作民国“四大副刊”之一。本文要讲的就是这份《京报》。
《京报》由近代著名报人邵飘萍创办,报馆最初设在他北京前门外三眼井的家中。邵飘萍天资聪颖,1906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之后,接触大量进步书刊,萌发了“新闻救国”的思想。在校期间,他开始为上海的《申报》写通讯,并且在1908年春的浙江省各校联合运动会期间与同学合办了《一日报》。1911年11月,他在杭州与杭辛斋携手创办了《汉民日报》,并任该报主笔。因持续发表言论揭露袁世凯及政府的丑恶行径,1913年8月,被当局以“扰害治安罪”和“二次革命”嫌疑犯罪名逮捕入狱,获救后赴日留学。1914年,他在日本与潘公弼、马文车二人共同成立“东京通讯社”,向京、沪、汉各大媒体发通讯,第一时间向国内披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条文。1915年底,回上海主《时事新报》笔政,同时为《申报》、《时报》执笔,发表大量社论、时评,见解独到、风格犀利,名噪一时。1916年夏,被聘为《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并在京创办“北京新闻编译社”。这些经历为《京报》的创办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裴春来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