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关于鲁迅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9-23 10:0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224期 特别策划“鲁迅精神的当代价值”文章之一

  毛泽东,《鲁迅论》,1937年

  我们纪念他,不仅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成功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的组织上的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斯主义化的。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我们为了永久的纪念他,在延安成立了一个“鲁迅图书馆”,在延安开办了“鲁迅师范学校”,使后来的人们可以想见他的伟大。

  陈独秀,《我对于鲁迅之认识》,1937年

  鲁迅先生的短篇幽默文章,在中国有空前的天才,思想也是前进的。

  我却以为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个人,有文学天才的人。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1933年

  他这种为着将来和大众牺牲的精神,贯穿着他的各个时期,一直到现在,在一切问题上都是如此。

  茅盾,《鲁迅论》,1927年

  鲁迅只是一个凡人,安能预言;但是他能够抓住一个时代的全部,所以他的著作在将来便成了预言。

  郁达夫,《怀鲁迅》,1936年;《鲁迅的伟大》,1937年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冯雪峰,《鲁迅与中国民族及文学上的鲁迅主义》,1940年

  鲁迅先生以毕生之力作了中国民族的解剖图,作了奴隶的被压迫,民族的被征服的史图,作了阿Q主义的史图。

  以最大的爱给予大众,给予阿Q。然而他对阿Q的阿Q主义愤怒了,并且真的憎恨了,——这是最伟大的愤怒和憎恨。

  张申府,《终于投一票》,1926年

  鲁迅是今日中国文学界第一人,我想凡是能够成个意见(在这方面)的人,当都是承认的。他的东西,实在看了令人痛快。他不是一般的文人。

  胡适,《白话文学史》,1928年

  最大的成绩自然是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这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可以替我们研究文学史的节省无数精力。

  王希礼(鲁迅作品的第一位俄文翻译者)给中国翻译家、鲁迅的亲密朋友曹靖华的信《一个俄国文学研究者对于〈呐喊〉的观察》,1925年

  我现在在中国的新的作品里边,读了鲁迅先生的《呐喊》以后,我很佩服你们中国的这一位很大的真诚的“国民作家”!他是社会心灵的照相师,是民众生活的记录者!

  他不只是一个中国的作家,他是一个世界的作家!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期特别策划小组成员:祝晓风 黄维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