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在“走转改”中彰显党性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9-23 09:1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8月以来,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致力于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把握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着眼于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着眼于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彰显了新闻宣传工作应有的党性本色。

  立场问题是党性的核心问题。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坚持党性、彰显党性,首先是要解决立场问题。因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站稳群众立场,牢记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是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党性的根本要求;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宣传群众,以对群众的满腔热情去服务群众,是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党性的根本体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旨在解决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与本质,为彰显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光辉奠定了基础。

  态度问题是党性的重要内容。站稳了人民群众的立场,还要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是当人民群众的老师,还是当人民群众的学生,是区分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党性纯与不纯的重要标尺。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对于任何一项党的工作,“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基层和群众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对象和根基,丰富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源头活水。只有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用人民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做到“上情下达”,才能真正知民愿了民情,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待,做到“下情上达”,才能着力提升新闻宣传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都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一个时期以来,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的不良作风。正如有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部分新闻工作者下基层时喜欢围着领导转,见到的情景是经过“导演”的,看到的人物是经过“挑选”的,听到的声音是经过“加工”的。严重地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只能出现“冗长空洞、言之无物”、“文件语言、刻板生硬”的官话报道、空话报道、大话报道。主观主义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牍主义的思想根源,“是一种不正派的学风”,“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旨在切实解决新闻报道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的一副良药,是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体现,是切实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思想与工作作风的创新实践。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身就是一种作风,是彰显党性的具体体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既是对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旨在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高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因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党性不是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教条,它体现在党的各项实际工作之中。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通过“走基层”进而“转作风”,最终实现“改文风”,使新闻工作根植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才能坚持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性质和宗旨,在实践中彰显新闻宣传事业的党性光辉。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文化 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