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仍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参与者
本报讯(记者郑成宏)9月15—18日,“关于‘国家’若干重要理论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西南民族大学校长赵心愚教授主持开幕式。
关于“国家”的概念、形态与演变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始终是中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与会者指出,“国家”往往与“民族”联系在一起,这必然使得对“国家”问题的探讨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它关涉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与共同发展。因此,探讨“国家”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与会学者认为,对于广泛而深入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国家认同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在当前的国际社会中,国家作为国民及各民族利益的代表,作为中国社会整合、稳定的工具,作为经济、文化发展的主导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利益更加凸显,国家仍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参与者,以国家认同去统率民族认同、进行社会整合,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形成了冲击,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此起彼伏,民族矛盾不仅危及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稳定和领土完整,还外溢到周边国家进而演变成地区冲突,甚至招致外部势力的武装干涉。就中国而言,塑造中国的国家认同,首先要强化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在充分尊重56个民族对各自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切实贯彻我国的民族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教育,防范和打击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从而构建以中华民族为认同纽带的“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格局。
会议围绕“祖国”和“国家”、“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人权”与“主权”,以及国家形态、国家职能、动力机制、形成道路、运作方式等方面,从政治学、法学、民族学、历史学、国际关系等多学科、多领域、多视角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15家科研单位及高校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东变局带来外交新挑战
本报上海讯(记者胡言午)9月14—16日,第三届“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转型中的中东伊斯兰国家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与会学者指出,当前,西亚北非的形势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巨变,并对地区格局和国际体系产生了剧烈冲击,同时也使中国的中东外交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杨福昌表示,这一变局对某些国家僵化的政治制度和滞后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冲击,从某种意义上对中东地区未来的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动荡也给很多国家带来了诸如教派和部落矛盾激化、经济下滑等消极影响。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指出,实现平稳改革和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是中东地区国家发展进步的先决条件,也将减少中东地区动荡给世界安全与稳定带来的冲击。他主张中国的中东外交继续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和支持中东地区国家自主处理内部事务,并同国际社会和地区一道,发挥建设性作用,缓解紧张局势,推动中东地区早日走向稳定。
此次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美国亚洲文化学院、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分部、美国海军学院中东与伊斯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美国、埃及、新加坡等国的学者计60余人与会。(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