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留下一句“反正我是信了”的“高铁体”名言。
对于他本来还算“正常的职务变动”,人们却议论纷纷,围绕他展开了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诸多思考。
他,就是近日的焦点人物——刚刚离任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本来,他可以说是近年来中央部委中比较突出的发言人之一,能够积极、主动、经常性地面对媒体和公众。他经常与人民网网友在线交流,开诚布公的态度也赢得过普遍的赞赏。
这次高铁重大事故,本来他是可以从容应对的。遗憾的是,风口浪尖上的他没有经受住挑战,表现确实有欠缺,以致招来众怒。
实话说,作为新闻发言人,代表的是所在的单位,要回答的是公众关心的问题,要在授权有限的前提下应对许多比较敏感的问题,让大家满意确实不容易做到。但是,新闻发言人能在钢丝上跳好“舞蹈”,展示出挥洒自如的技巧,肯定能赢得人们的赞誉,给人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新闻发言人特别是敏感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在如今大众评论渠道畅通的情况下,要既贯彻单位的领导意图又展现个人风采和魅力,确实要经常面对一道道考验。只有经过一次次“淬火”,一块好钢才能最终炼成。这就需要新闻发言人必须进行多方面准备,提高多方面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大众关切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当事人最迫切的诉求是什么,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把部门意图以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真正赢得受众的理解,不会被大家挑剔。
《人民日报》将不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分为“无可奉告型”、“大包大揽型”、“照本宣科型”、“自我辩护型”、“报喜不报忧型”、“恼羞成怒型”、“感情错位型”等等。这样的新闻发言人之所以是不称职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没有对自己作出恰当的定位,因此,势必被“赶下台”。
一个称职的新闻发言人,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公关形象,还代表背后职能部门的公共形象,甚至一个行业的道德形象和国家的正义形象。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的辛苦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理解。例如,各单位的新闻发言人至少应该列席其单位的党委常委会或者主要的会议,以使公众了解决策过程,掌握更多的信息。同时,新闻发言人应该对群众意见集中、反映强烈的问题,协调本单位各部门尽快解决其合理要求。有的地方安排各个单位秘书长担任发言人,其实是个很好的事情,应该鼓励尝试。
外交部长的腰杆子硬不硬在于国家实力强不强,新闻发言人的底气足不足在于单位工作的成绩好不好。一个单位的工作让服务的对象满意了,新闻发言人就能够轻松面对媒体和大众的质询。当然,要建立起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培养出业务精良、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新闻发言人确实很难,但只要我们努力,就能做到,就能使新闻发言人不再“被停职”。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德中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