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企业如何从“邪道”走向“正道”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9-07 09:2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多年来,我国发生的层出不穷的企业诚信缺失事件,已让国人饱受煎熬。而近期如此密集爆出的达芬奇假洋家具、味千拉面假猪骨汤、血燕窝等造假事件更是令人揪心。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多的企业前赴后继地走上了“歪门邪道”?这些企业又如何才能回归“正道”?这是我们应该反省和深思的两个问题。要理解这些问题,在笔者看来,应从分析“道”字的内在含义入手。

  中国的文字属于象形字,字的结构就能够反映其内在的含义。“道”字,由“首”和“走”组成。先看“首”字。“首”可以指“人脑”,而人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用于思考,并由此产生对事物的认识,因此可以把“首”字理解为“认识”。再来看“走”字。“走”,行走的意思,它是人的“吃穿住行”四个最基本的行为之一,因此“走”可以理解为“实践”。既然“道”字是由“首”和“走”两个字所构成的统一体,而“首”和“走”又可以分别理解为“认识”和“实践”,那么“道”就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道”的本质就是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自然地,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将走入“正道”,在错误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将走入“邪道”。

  部分企业诚信缺失事件的发生,正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在错误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所致。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持以盈利为目的理念并没有错,但为消费者生产和提供货真价实而非假冒伪劣的商品或服务,是企业最基本的盈利前提和社会责任。“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社会个体获利尚且需要义利兼得的道义约束,关涉民众生活质量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更要责无旁贷,相反,仅以盈利为导向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因“失道”而走向不当得利,容易误入歧途,所危害的将不仅是百姓的生活,还会祸及行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失道必然失德,失德必然失策,失策必然失信,失信必然失利,失利必然失败,最终断送企业的未来。老话说,邪不压正。可见,企业就“正轨”而避“邪道”,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正确认识指导下进行生产经营乃至企业蓬勃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取之有道”的意义上,正人君子和正规企业都能达到合理求财的目的。同样地,消费者也应该在认识和实践上努力达到“正道”,比如认识盗版产品的危害并拒绝购买。作为企业的政府监管部门,也应该在“正道”的理念下,严厉打击和制裁企业的不法和诚信缺失的行为,以使企业认识到诚信缺失的行为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可以预期的是,当企业、消费者、监管部门都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实践“正道”时,那么令消费者和社会揪心的企业诚信缺失事件将会逐渐消失。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郑秀田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