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8日,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举办的中国智慧城市(镇)发展指数新闻发布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有关部门官员、专家共100多人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出席发布会。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之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是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深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和社区和谐发展的转换器。同时,智慧城市建设内涵非常广泛,包括城市经济信息化、城市社会管理智能化、环境维护自动化和居民生活便捷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出现时间不长,一般认为,2009年1月28日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正式提出“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但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建设要早于这个时间,如韩国政府在2004年3月就推出了U-Korea发展战略,力求将韩国城市乃至全国提前推入智能社会;欧盟2005年7月开始实施“2010战略”,致力发展最新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新服务,并在2007年提出和开始推行一整套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09年9月IBM与美国迪比克市也共同宣布启动了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奥巴马政府已将智能电网项目作为其绿色振兴经济计划的关键性支撑之一。
智慧城市概念引入国内之后,引起广泛关注和响应。目前,已经有上百个地区提出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一些省、市将其作为“十二五”时期加快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和重要抓手,80%以上的城市将物联网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产业。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推进信息化、现代化、幸福化、和谐化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城镇建设转型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建设幸福城市、智慧城市、和谐城市是提高城镇经济发展效率、管理水平,构建便捷、舒适、高效、安全、环境美好和居民幸福的原本之义。
鉴于国内外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已经蔚然成风,创建、发展智慧城市成为目前及未来城镇发展不可避免的方向选择,建设智慧城市是转变城市外延型发展模式与生活消费模式、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推动整个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手。
为引导、促进智慧城市创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筹备,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经验以及中国国情和“十二五”规划,制定了迄今为止我国第一套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设幸福指数、管理指数和社会责任指数等一级指标3项,就业与收入、医疗卫生、社会安全、科技创新等二级指标23项,信息与网络化水平等三级指标86项,以及社区心理援助、志愿文化等四级细分指标362项,形成了一个囊括宽领域、多层面、广含义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中国智慧城市(镇)建设行动纲要(建议案)》中明确,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争取在国内发展100个智慧城市(镇)、200个智慧城区建设示范区,使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畅通、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利、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镇)不断推广普及。上海浦东新区周浦镇在这次发布会上被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正式纳入全国第一批“中国智慧城市(镇)建设实践示范区”。
无疑,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出台将有力促进全国各地方智慧城市(镇)建设热潮的到来,并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城市现代化和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进程。(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林跃勤)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