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持续高通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自2010年6月的3%一路攀升至2011年6月的6.4%,高通胀已持续一年之久,为近30年所少见。面对通胀形势恶化的严峻态势,学界众说纷纭。比如,6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7%,“猪”成为众矢之的,其实它只是“替罪羊”。在农地面积不断减少、饲料价格等不断抬升的情况下,猪肉价格的上涨具有客观必然性。对此,我们应当认真反思。只有将通胀问题置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大环境和特殊背景下进行分析,才能作出切合实际的判断。
CPI不能完全反映民众的利益损失
CPI是国际上通行的衡量通胀水平的指标,政府通常把控制CPI作为施政目标之一。我国现行CPI由八大类商品及服务品价格指数构成,其中虽有“居住”项,但不是指房屋交易价格,理由是美欧等国家将该项列入“投资”项,而非居民消费支出。对于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以上、已经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发达国家而言,该项列入“投资”项是恰当的。对中国而言,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排除在CPI之外,CPI势必失去其真实性。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于祖尧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