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撷英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9-21 09:1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近10年全球化对新经济体通胀影响明显

  全球化对国内通胀动态机制的影响有两个重要的传导渠道:一是国外实体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即贸易伙伴国的真实产出缺口);二是进口价格变化率(即进口价格通胀率)。正如Mishkin指出的,尽管全球化不能完全解释一国通胀动态机制的转变特征,但是全球化可能会通过一些微妙的方式影响国内通胀动态走势。这些微妙的方式体现在全球化通过国外产出缺口以及进口价格渠道对新兴市场的通胀产生影响。

  全球经济由于技术(包括通信和交通等方面)进步、贸易和合作的深入,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影响通胀的各种全球化因素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深入,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商品市场上,通过进口价格对国内物价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影响国内商品的价格水平;而在要素市场上,则通过劳动力和资本的双向流动影响一国的供求状况,继而影响工资、利率等名义价格水平。一个国家的需求不足(或供给不足)可以被另一个国家的需求旺盛(或供大于求)抵消。因此,全球化可以通过外部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平抑国内供求失衡的状况,从而对国内通胀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21个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9年间的季度数据的研究发现,虽然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没有普遍出现全球化显著影响通胀动态机制的现象,但是全球化因素在近10年来对通胀的影响程度明显增强,而且开放度越高的国家其通胀对进口价格的敏感度越高。可见,在当前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大趋势下,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针对通胀的政策制定和调整将变得更加复杂,政策调整的系统性误差风险也将更大。因此,只考虑国内产出缺口的传统通胀动态模型,将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相互交融的全球经济。

  (张成思、李颖,《全球化与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基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分析与启示》,《世界经济》2010年11期)

  有效度量核心通货膨胀的新方法

  核心通货膨胀是除了CPI通胀率之外,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通货膨胀度量方法。核心通货膨胀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当时石油出口国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导致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发生了严重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又导致经济的停滞。学者经过反思后认为,在监测通货膨胀和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将CPI通胀率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总供给与总需求决定的趋势性成分,被称为核心通货膨胀;另一部分是由食品或能源价格波动所决定的暂时性成分,被称为非核心通货膨胀或暂时通货膨胀。

  虽然核心通货膨胀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如何计算核心通货膨胀还存在很多争议,还没有一种既有理论基础又被广泛接受的计算方法。现有的核心通货膨胀计算方法假设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可以表示为核心通货膨胀与异质性相对价格变化之和,然而这种价格变化的分解方式既缺乏理论基础又违背经济直觉。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是目前描述通货膨胀动态特征的主流方法。然而,现有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是在单部门新凯恩斯模型中推导出来的,只能描述总体经济的通货膨胀。要想得到计算核心通货膨胀所需的各类商品价格变化的分解公式,需要证明描述各类商品价格变化的部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因此,将经典的新凯恩斯模型推广到多部门情形,并证明了多部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后,得到各部门商品价格变化的理论分解公式。此分解公式特点在于:并非经验公式,而是建立在厂商优化行为的基础上;核心通货膨胀对不同部门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是不同的;核心通货膨胀的预期也会影响各部门商品的价格变化;考虑了部门价格缺口对各部门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估计核心通货膨胀的计量经济模型及其两阶段估计方法,给出了根据稳态权重估计核心通货膨胀的简便方法,估计出了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有效性检验表明,根据两阶段估计方法和基于稳态权重的估计方法得到的核心通货膨胀都是有效的核心通货膨胀度量方法。 (侯成琪、龚六堂、张维迎,《核心通货膨胀:理论模型与经验分析》,《经济研究》2011年2期)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