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地区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摇篮。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丰厚的文献典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巴蜀文献至少在5000种以上,现存约3000余种,其中富有创造性、系统性,并产生较大影响的著作不下500种。《巴蜀文献要览》一书本着“撷其英华、详其旨归”的精神,系统回顾了巴蜀文献发生、发展的历史,品其精华,评其优劣,揭示巴蜀学人积极进取、推陈出新的勇气,大度恢宏、集杂为醇的气度,学术精深、文采飞扬的风格,以及铁肩担道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既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提供可信史料,也为建设当代文明发掘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智慧。
巴蜀学术与文献的发展,大致呈现六个阶段,巴蜀文献的演变也与之大致吻合。
先秦是巴蜀文献的萌芽期。考古发现的三星堆祭祀坑及青铜器、金沙玉器和金器,都显示出极高的艺术造诣和精神诉求;出土的春秋战国兵器所带刻符,表明巴蜀地区已拥有文字。文献记载“三皇五帝”曾与巴蜀先民发生过多种联系:“生于石纽”、“兴于西羌”的大禹,曾得“《洪范》九畴”,继承“伏羲氏《河图》”并演以为《连山易》。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舒大刚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巴蜀全书”首席专家、四川大学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