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文化创新之魂
本报讯(记者吕莎)9月3日,由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新世纪十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的现代转换等议题,对文化发展的重大事件、现实挑战、趋势走向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认为,近十年来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与宣传取得很大成绩,但是在如何进一步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如何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而不仅仅是“送出去”,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与会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当前文化建设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中国文化面向未来发展的必要课题。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熙国提出,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时代实践、时代问题和中西马的关系。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文化创新之本,马克思主义是文化创新之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之体,西方文化是文化创新之具。(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日学者反思全球化对东亚影响
本报讯 9月10日,全球化过程中东亚文化的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与会。本次会议为期两天,旨在深入探讨全球化对东亚国家的历史、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东亚各国应对全球化的措施、经验、教训以及从东亚文化看东亚共同体成立的可能性。
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表示,日本研究是南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品牌,本次会议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学术与文化的共享,并推动南开日本研究的发展。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卞崇道表示,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尤其给各地域、民族与国家的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为我们带来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研讨会的召开,深入探讨全球化过程中东亚文化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次研讨会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中华日本哲学会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协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慕鑫)
两岸四地师生共话儒学当代价值
本报讯 9月8—11日,两岸四地中华文化博士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本次论坛是山东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系列活动之一,来自两岸四地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儒学的当代价值”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会议讨论中,与会专家表示,致力于研究中华文化必须具备两种学术职责:一是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二是提携青年后进。老中青学者不仅要推动儒学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也要搭建交流平台,让青年学者有机会进行交流。
本次论坛由两岸四地优秀的青年博士生主讲,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坐镇点评,旨在推动中华文化研究,促进文化、学术交流,增进两岸四地青年之间尤其是博士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与相互了解,使其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李慧子)
首届中德海洋科学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郭潇雅 通讯员杨惠晴)9月7日,首届中德海洋科学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来自中德两国海洋科学领域的28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会议主题“海洋预测、预报和开发利用”展开交流、探讨。
中德双方代表希望本次研讨会为中德两国科学家在海洋观测、预报和开发利用等领域加强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与探讨搭建平台,通过互相学习,就双方感兴趣的科研课题进行广泛交流,寻求合作机会。
中德海洋科学中心于2011年2月在中国海洋大学成立,由中国海洋大学和德国基尔大学、莱布尼兹海洋研究所、不莱梅大学与AWI极地海洋研究所、不莱梅大学海洋环境中心及莱布尼茨热带海洋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教育机构联合成立,是获得两国政府支持的在海洋科学领域进行高层次科教合作的平台。(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专家聚焦城市流域管理
本报讯(记者霍文琦)9月6—8日,第八届城市流域管理国际会议暨亚洲水—粮食—能源安全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管理者,聚焦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市水系统、亚太地区的水安全及其与粮食、能源安全的关系展开交流和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十分迅猛,使水资源、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
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联合亚洲开发银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环境与水资源协会、弗吉尼亚大学、美国环境保护署主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