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走基层”其真实的内涵在于“下基层”,“走”可能是走马观花,“下”要求脚踏实地。县城对于首都和大城市的人们可以说是基层,但对于处于最基层的乡村来说不算是基层,在偏远地方,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到过县城,走到县城就可以吗?不,一定要沉下去,下到最基层。
那么,对于准备“下基层”的记者编辑朋友们,要带着什么下去呢?
首先,要带着一颗真诚的心。
“走基层”的根本目的在于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一般而言,基层的条件往往是比较差的,虽然基层的同志习惯了那一切,但是对于大多数长期生活在大都市的编辑记者来说,那里的生活肯定算得上吃“苦”。因此,编辑记者就得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面对的肯定是:日常生活上的种种不便,采写工作上的诸多不习惯,语言沟通上的众多困难,等等。但是,那就是微观中国活生生的现实,“走基层”要的就是去体验一下那种生活,理解一下基层同志的心理、认识和逻辑。平凡的人们会给我们许多感动,每个“小”人物都有自己的尊严和自豪。编辑记者下去,一定要抱着真诚学习的态度,耐心倾听群众可能听起来费劲的地方普通话,走访农家下到田间地头,同群众同饮一壶水、共吃一桌饭。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把你当真正的朋友,你才能听到真话,察到实情。
其次,要带着一双敏锐的眼睛。
新闻是需要发现的。如果没有敏锐的眼睛,许多经典瞬间可能就记录不下来。可能有些朋友也是基层出身的,对于基层并不陌生。基层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即使类似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认识水平的提高,作为一个外来者去看也是能够发现许多东西的。一双敏锐的眼睛,不仅能够发现新闻,而且能够体会人生、洞察社会。要炼就这样一双眼睛,必须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在笔者看来,要读读有关“三农”的书,要读读有关农村经济方面的书,要读关于当地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书。基层知识熟稔于胸,走基层才有实效。
再次,要带着一双勤快的手脚。
俗话说,新闻是“跑”出来的。因此,“走基层”就是要多跑、多记。这就要求编辑记者朋友们争取每个家庭都进去了解一下,鲜活的材料、生动的语言尽量多记一些。不但如此,要看群众有什么困难,能够帮助他们的一定要及时伸手,哪怕是再脏再累的活。只有如此,才能真实地体会到群众生活的艰辛,体会到人生的不易与艰难。在这个意义上,“跑新闻”并不是跑来跑去无所事事,而是“东奔西跑”帮群众解忧。只有心到、手到、腿到,才能让基层的同志感到大家是一家人。
最后,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
实话说,编辑记者“走基层”,不只是为了新闻而去的,个人的成长、行业的新风、社会的进步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转变作风、改良文风的要求已经由中央提出来了,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作风和文风问题的严重。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我们到底是为少数人还是大多数人服务,我们的新闻报道是写给少数人看还是大多数人看。对此一定要有清醒认识。编辑记者的新闻采访要让大多数人能够读懂、爱读才是真正有水平的表现。真正的好作品,是能够雅俗共赏、上下都叫好的。我们相信,只要认识到“走基层”的真实目的,肯定可以发掘出感人的新闻和有价值的作品。
带着上述准备下去,编辑记者们一定可以带着许多东西回来。这些东西必将使自己受益终生。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汉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