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可是,现实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拥有13.4亿人口,却没有一个综合的人口管理、规划、服务部门,户籍、婚姻、生育、迁移、社保等人口管理职能分散,人口信息散落在公安、民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部门,尤其是每个公民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出生地、出生日期、民族等个案基础信息缺失。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各地各部门“遍地开花”,都在立项建设人口信息库、开发应用系统;另一方面,大量丰富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口信息继续散落在各部门,没有形成全面、统一、准确的人口信息库。于是乎,各地各个部门都在管“人”,可到底管了多少“人”、服务了多少“人”,谁也说不清楚。刚刚结束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耗资近80亿,普查工作人员近千万,可取得的人口数据仍然受到有关部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质疑。如果我们建立了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不用通过人口普查、抽样调查等费时、费力、费钱的形式,就可以实时掌握人口底数和变动情况,准确把握人口形势、人口自身发展规律和变动趋势,以及人口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加强和公平地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公共服务,保障与改善民生,也有利于为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基础信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建设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的重要性早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可是由于“如何建”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直到今天,将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仍然没有启动。今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明确要“建设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我们已经等了十年,不能再等十年了。笔者认为,解决“如何建”的问题,核心是要跳出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的框框,从战略性、宏观性和前瞻性出发,搞好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一个以公民身份证为唯一代码、以覆盖全国人口、实有人口为基本数据、以数据的动态更新为基本保障、以数据共享为服务宗旨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鹏 单位: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研究室)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