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培养哲学思维需要新的《大众哲学》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9-16 10:1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理论思维的基本内核。学好哲学、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哲学思维,是当前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迫急的任务。而哲学本身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培养哲学思维需要有一本在内容上体现时代要求、形式上通俗易懂的新的《大众哲学》。

  七十多年前,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曾出版过一部《大众哲学》,影响了整整几代人。为什么?就是因为它“道理深刻但通俗易懂”。正如李公朴为《大众哲学》写的序言中所说的:“这本书是用最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溶化专门的理论,使大众的读者不必费很大的气力就能够接受。这种写法,在目前出版界中还是仅有的贡献。”我国著名学者蔡尚思称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毛泽东说《大众哲学》是“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的思想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行为越来越趋向于“实用化”,追求越来越“物欲化”,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专讲“大道理”的哲学书究竟还需要不需要呢?我认为,不仅需要,而且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我们这个社会,如果再不开展点专门的哲学教育,尽快培养各级干部和群众的哲学理论思维,那就极有可能越来越快地滑向缺乏理性、缺乏深沉、理想迷失、物欲横流的泥潭。

  陈云多次讲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益。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倒过来,那就是: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就根本不可能站在科学的最高峰。我们经常讲要振兴中华民族,试想如果这个民族的绝大多数人都不重视理论思维,都对讲“大道理”的哲学不感兴趣,那么,这个民族岂不成了一个缺乏思想、肤浅盲从的民族?这样的民族谈何去振兴所谓民族精神呢?

  大家知道,当年的德国曾是一个非常重视哲学思维的民族。正因为对哲学的高度重视,这个国度才造就了康德、黑格尔这样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产生了马克思这样的千年伟人。如果没有他们,不仅德国的理论思维会显得贫乏,整个世界的理论思维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因为缺少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也许有人会这样说:“哲学书本身就是深奥的,不可能人人都读懂”,“人人都能看懂,那就不叫哲学了”。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认识误区。哲学的道理虽然很深奥,但哲学家必须把这些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把高深的学问大众化。只有做到这“三化”,我们的哲学著作、哲学教科书才能真正赢得读者,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正像著名哲学家冯定先生说的那样:“从前的旧哲学,好像鹭,只在人迹罕至的绝顶上回旋着,可不知道人间究竟是什么东西。……新哲学可不是那样,新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以来知识的总汇,新哲学是近代各种科学经过‘千锤百炼’而制造出来的‘丹’,同时又是领导科学继续前进的‘明镜’……不但可以应用,并且应用得极其广泛。”只有用这种通俗化、大众化的哲学著作来吸引广大读者,让人们都能看懂、读懂甚至读得上瘾,才能真正消除人们对哲学的神秘感和疏远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被引进哲学智慧的海洋,进而逐步潜移默化地培养其自己的哲学思维。

  为此,笔者建议:为了把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哲学素养和哲学思维能力,我们的广大哲学理论工作者应当尽快编写出在内容上体现时代要求、形式上通俗易懂的新的《大众哲学》。这大概是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当务之急吧!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韩振峰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