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一句名言:“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可见,自古代始,人们就确立了从事防病养生之医者的最高地位。人们通过医治疾病和创伤,逐渐掌握了防病养生之道,包括治疗和预防两个部分。养生即保养生命,追求长生。但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延长寿命,而是要努力达到健康状况良好、生活质量较高的长寿目标。
健商概念的产生是人类自我认知的一大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步深入。起初,人们认为无病就是健康,这一观点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否定,代之以健康意味着“结实的体格和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地发挥其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疾病和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全社会幸福的总体状态。”这一“总体状态”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的体魄、精神和智能都应与人的年龄、性别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地域特点相称,三者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且彼此之间处于平衡或自稳状态。现在,健康的含义远远超出了没有疾病和伤残这个范畴,除了生理健康、精神健康以外,健康还意味着拥有让人称心、满意的生命。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东方 作者系中国老年学学会科学养生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