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传播效果是“中国文学走出去”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学对外译介本质上是文学的跨文化传播,包括译本的生产、传播、接受三个阶段。文字翻译只是对外译介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只在语言转换的层面考虑译介策略。另外,还需了解影响接受的要素,做到有的放矢。
译本选材多样化
中国文学“走出去”,既要坚持译介精品和经典,也要满足国外读者多样化的需求。“熊猫丛书”在20世纪80年代的对外传播就是成功的例子。丛书由杨宪益先生主持,面向英美等西方国家推介中国文学。在80年代,丛书翻译了沈从文、巴金、萧红、丁玲等现代经典作家的作品,推出了《中国当代七位女作家选》等文集,并大力推介谌容、张洁、张抗抗、王安忆、张辛欣与桑晔等当代文坛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这些作家所描写的人物身份、经历和背景各不相同,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国人生活和情感经历丰富多样的全景图。迥然相异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描写提供了充分阅读和阐释的空间,不同的读者可以各取所需。当时,这些译作在海外受到欢迎,销量相当可观。可见,通过多样化的选材,可以扩大读者的选择范围,反过来,也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近中国文学,扩大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力。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耿强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