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发出中国自己的理论声音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8-12 14:4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迈进,中国的负责任大国的新形象正在逐渐为世界所认同。但这一新形象的树立是一项庞大而又细微的系统工程,还有太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其中之一就是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国际文化交流进而在学术对话中拥有独特而广为接受的话语权。

  让我们以“以人为本”的翻译为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自主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成果。然而,对于“以人为本”的各种英文翻译(如people oriented,people foremost,take people as the foremost,take man as the foundation,put people first),不仅难以在思想文化交流中起到精确传达、形象表意的作用,更难以在理论创新的起点上反映中国自己的理论声音。

  透过西方人类思想史,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普遍对应于“人”之翻译的“people”、“man”、“human”等概念,明显带有各自“西方话语语境”的历史烙印,很难准确地反映唯物史观中“人”的科学内涵,更难以充分表达“以人为本”对“人”之当代性内涵的创新理解和运用,反而容易给西方民众造成一种从西方语境出发的前提性误解。“(中国)龙”与“dragon”在翻译上的简单对应所造成的现实影响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一个通俗例证。在西语体系中,“dragon”意指“恶龙”(《圣经》对“dragon”的多处描写都是这个意思),其邪恶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因而很难避免西方民众对与“dragon”对应的“(中国)龙”这一文化符号的排斥和厌恶。

  鉴于此,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不可以尝试这样的思考:主张必须将“以人为本”中的“人”以音译的方式表述为“REN”!或用类似这样的独特而现代的“中国式”表达,来表明作为唯物史观视野中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独特成果。

  用一个独特的词来译,或许来得不那么亲切、不那么直接,但首先可能引起的,恰恰是别人的关注而不是反感。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诸如“KUNG FU”(功夫)、“YIN YANG”(阴阳)等文化符号不是已经深刻而鲜明地印在各国民众的心目中了吗!

  与此相关联的一系列重要范畴,我们也应该可以作出类似的思考:比如“科学发展观”,与其因简单的翻译被理解为一个复合概念——“科学的发展观”(仅仅是对发展的一种看法),还不如以音译等方式强调这是一个类似单纯词的“理念”,是我们有着深刻而独特内涵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谐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日文的概念体系中就很难找到一个与我们的“和谐”严格对应的词)。

  可见,一个看似细微的概念翻译问题,实际上折射着我们的话语态度和话语结构——我们的理论,是由别人译还是由我们自己译,是迎合性地译给别人还是真切地译出自己。在国际思想文化交流、对话中,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发出中国自己的理论声音”,展现自己的独特理解,打造自己的理论品牌?这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认真关注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姜延军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哲学教研室)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