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单纯数量型GDP统计指数遭颠覆 《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首次为GDP质量排座次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8-10 10:1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7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首次完成中国各地区GDP质量内涵与排序。对于如何将现行GDP“单一追求数量属性”改造成“数量质量综合度量”的评判工具,报告独立创制了“中国GDP质量指数”。

  报告系统介绍了GDP的产生历史、应用现状、优势与局限以及世界各国对GDP的评价。通过数量维(发展度)、质量维(协调度)和时间维(持续度)三者本质叠加的最大化构成了“GDP质量指数”,在理论建模的基础上,GDP质量指数采用了“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管理质量”五大子系统,首次剖析了中国GDP质量的内涵生成。

  报告显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GDP质量排序中居于前10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海南。居于后10名的依次是:江西、湖南、山西、广西、云南、新疆、青海、贵州、甘肃、宁夏。由于数据标准的原因,排序中暂未列出香港、澳门和台湾。同时,由于统计数据不够完整,西藏虽然列入统计,但未给出名次。

  报告主编,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院士表示,发布这一排名,旨在提醒人们不能盲目崇拜GDP,也不能盲目抛弃GDP。科学认识GDP的核心是不断追求理性高效、少用资源、少牺牲环境,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生产成本、社会成本、制度成本前提下“品质好的GDP”。

  对于GDP质量指数的提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研究员认为,GDP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度量,是目前唯一被国际认可的经济增长衡量指标,不能被替代,但是相关指数的补充或修正,对改变以往单一地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报告把各地区GDP的质量排序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量排序进行了分析比对。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在全国GDP质量排名同其GDP数量排名相比,分别上升了12位、6位、16位、12位。

  在提升GDP质量上,四大直辖市在生成GDP质量的经济活动、社会支持、环境效应、民生建设、管理水平上处于领先位置。东北三省GDP质量排序处于较好位置,说明近年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较大进步。中部省份GDP质量排序处于一般位置,须投入更大努力。西部省份GDP质量排序位置比较落后,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GDP质量指数地区差异明显,主要是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教授徐洪才表示,“北京、上海等地城市基础设施较好,产业结构层次较高,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差,经济发展处于较低层次和较落后阶段。要想缩小差距,关键在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红线”,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十二五”期间迫在眉睫的问题。要实现跨越,不仅需要一系列民生工程,更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报告指出,由于我国长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过快的GDP增长给生产、生活、环境等带来很多问题。在经济总量达到30万亿元甚至更高的今天,过分地、盲目地强调经济高速增长是不科学的。因此,在通过GDP质量指数展现各地区发展情况的同时,报告还从空间结构、发展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人才结构、社会结构6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我国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任务和相应的战略举措。(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霍文琦)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