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丰子恺:审美教育长养“赤子之心”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8-12 10:0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也许是漫画家、文学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的名声太大,遮蔽了作为美学家的丰子恺,故作为美学家的丰子恺不太为人所重视。实际上,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家,丰子恺具有丰富、独特的美学思想,其审美视野十分开阔。他主张“多样统一”,把东西方美学思想融为一体。他热心介绍西方美学理论,目的是要将之本土化,从而建构和发展中国现代美学。他善于用西方美学理论来激活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从而发掘后者的当下意义,他用西方立普斯等人的“审美的移情说”来诠释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气韵生动”便是很好的一例。他在阐述和互证中西美学时,常以自身审美体验为例,把东西方美学与自身审美体验“对接”。而其最具特色的美学思想,即其关于审美教育使人回归“赤子之心”的思想。

  人生苦闷的根源

  作为翻译家,丰子恺最早出版的译著是日本学者厨川白村的美学论著《苦闷的象征》,该书于1925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五四”新文学作品主要抒写的是觉醒的知识分子的众多苦闷:性的苦闷、生的苦闷、梦醒后无路可走的苦闷,以及在异国他乡作为弱国子民遭受歧视的苦闷等等。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余连祥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