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视点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8-12 09:3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高校应实行“宽进严出”制度

  杨德广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3期撰文《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后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10个问题》指出:我国高校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实行“严进宽出”制度。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全国平均毛入学率已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2%—3%发展到2010年的26%以上,“严进”变成了“宽进”。我国高校“宽进”的现状不会改变,但应将“宽出”改为“严出”。“严出”是指学生进校后,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培养目标,完成全部课业,必须遵守校规校纪,德智体全面合格,方能获得毕业文凭、学位证书;凡未达标者,不得毕业。对核心课程应实行教考分离,要制定淘汰制度,越是宽进的学校,淘汰率应越高。实行“严出”政策,可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维护高等学校的权威性和声誉,对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起到制约和促进作用。

  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突出课程组合

  唐卫民、华娜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2期撰文《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专业设置及其启示》指出: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不强调专业,而是以课程组合来形成某一专业。各个专业在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形成有特色的课程计划,以合理的课程结构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学校的机构组织大概是“学院—系—课程计划”这样自上而下的一条线,专业较为弱化。核心课程全校基本一致,课程的每个区中有详细的较专业的课程学分规则,并且规定了学生只要在规定课程范围内修满学分,学院承认其所修课程即可转专业。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校对专业的淡化,并未将专业固定化,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载体——课程。

  高考要实行“多元录取”

  刘海峰在《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5期撰文《高考改革:公平为首还是效率优先》指出:高考改革存在着公平与效率问题。过去,基本上取决于高考分数来录取的机制,虽然造成了唯分数是求、智育一枝独秀等弊端,但由于高考分数十分刚性,难以造假,因此受到许多人的肯定。将来要实行“多元录取”机制。“多元录取”是指不唯分取人,降低分数在录取中的比重,参考多方面材料来决定录取。“多元录取”将有利于改变“分数至上”的状况,但要注意保证录取的公平和公正,避免金钱和权力对招生录取的干扰,防止“多元录取”变成“多钱录取”或“多(银)元录取”、“多权录取”,防止孩子的才学考试竞争蜕变为家长的关系能量竞争。(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