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学界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9-05 09:0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青藏高原彻底改变亚洲地理格局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慧子)2011年8月22—24日,青藏高原史前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主办,哈佛燕京学社协办。

  会议涉及亚洲现代人类形成及其在高原的适应、扩散、拓殖;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环境变迁及其对史前生业策略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动植物驯化及史前农业;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新发现与研究;青藏高原与周邻地区史前文化的关联等领域。

  与会学者认为,青藏高原的隆升与形成,是人类诞生以来全球最大的地质事件,它彻底改变了亚洲大陆的地理格局,从而在高原东、西、南、北四面形成了不同的古代文明及生态文化圈。有关青藏高原史前期的研究,不仅是人文学科的命题,也是与地理科学等自然学科结合的区域性综合研究。虽然各国学术界对此已有共同认识,但囿于语言文种的不同,仍然缺乏足够的学术交流以及对共同关注的学术议题的专门讨论。近年来,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研究者在对史前青藏高原的研究中,形成并积累了一批新资料和新成果,此次大会旨在为多国学者进一步开展多边、多学科的讨论与学术交流提供平台。(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辛亥革命成功离不开海外华侨支持

  本报湖北讯(记者张肖雯)8月24日,由国务院侨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湖北省侨办、华中师范大学协办的“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湖北座谈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香玲在讲话中表示,辛亥革命是海峡两岸、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和历史。今天,我们饮水思源,就是要牢记无数革命先烈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创建的伟大历史功勋,歌颂海外华侨对辛亥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海外侨胞的爱国精神。

  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说,没有海外华侨社会的支持,也就没有辛亥首义的成功。海外华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发挥重要作用的力量,整个中华民族都不会忘记其历史功绩。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颜清湟提出,在美国有一批被称为“修正主义派”的年轻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主要是发生在中国,同海外华侨没有多大关系。这些学者主要犯了三点错误:一是以偏概全,没有很好地将整个辛亥革命运动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呆板的历史观,没有将辛亥革命看做一个革命运动的延续;三是把革命形式和革命本身混淆了。(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有效保护方言文化迫在眉睫

  本报讯(记者宋晖 路越)8月25—26日,第八届中国地域文化与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北京语言大学与韩国汉阳大学主办,主题涉及中国地域文化与北方官话、中国北方民族文化与语言、北京官话的历时与共时研究等。

  语音学研究视角多样。美国麻省州立大学教授沈钟伟揭示了契丹小字中去声的独特拼写方式,认为在辽时期,中古次浊声母的入声音节已经并入去声,中原音韵表现的语音系统在辽时期已经出现。韩国汉阳大学教授严翼相针对林燕慧汉语标准音系的标准,对其翘舌音的界定、韵母同化的条件和范围等问题提出质疑。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潘悟云指出,在继第一代语文学的文献研究和第二代以“音值构拟”为目标的活的语言研究之后,第三代音韵学应该把目标放在音变研究上,着重研究音变的现象、规则、微观过程,深层解释和普遍理论。

  影响语言发展的原因多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明鸣整理了突厥语中各个时代不同来源的借词,说明文化传播对突厥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周及徐研究了四川的移民史和方言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四川方言的历史层次作了研究,提出现代四川方言大致以岷江为界,以东以北地区是明清移民带来的方言,以西以南是当地宋元方言的遗存。(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