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210 期 特别策划“世界能源向何处去 非化石能源的前景瞻望”文章之一
我国目前正在作第四次风能普查工作,普查更加精细化,不光作地面风能普查,还包括70米、100米、120米等高空的普查,并得出一些新结论,包括新疆北疆、黑龙江松嫩平原和佳木斯以东地区、辽宁北部丘陵地区等具备规划千万千瓦基地的风能资源条件。
太阳能资源评价工作,我们做的还不是非常够,只有几百个地面气象站的资料。美国的辐射站多于我们一倍,有1400多个站,而且资料做得非常详细,包括总辐射资源、直接辐射资源,分辨率达到10公里乘10公里,为太阳能利用的不同方式,如光伏资源和光热资源,提供了非常精细化的评估数据。我国也应在空间分辨率上再加密一些太阳能观测站,同时,针对不同利用方式开展更精细的普查。
我国对“十二五”包括“十三五”期间风电和太阳能开发利用都有了比较好的政策和规划。针对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从气象角度看,我们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做好下面一些工作:风电开发运行服务方面,从选址到准确的功率预报(这些年一系列灾害的发生,实际上对风电设施、风电厂选址方面都影响比较大),再到优化电网结构、优化电力调度方面,都需要有很好的运行服务保障。太阳能在电站选址、安全运行方面同样面临问题。要提供专业的气象服务,开发风电优化调度技术研发,其中涉及与分级消纳体系、配额交易等有关的市场手段,与配套电源建设、间歇式能源技术等有关配套支撑,与输电成本补偿、辅助服务费用分担等有关的经济手段,以及相应的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些方面我们都是刚刚起步。由于电网对风电预报系统要求非常高,目前的服务技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风电的发展。对风电预报的系统要求包括各种历史统计参数和风场运行统计参数的选定,其他还涉及满足电厂的安全性、兼容性、稳定性要求的一系列技术保障。另外,好的风电预报系统应该能满足预测时间分辨率、预报时效性和预报准确性方面的要求。比如能预测未来三天,甚至十几分钟的风电功率,对风电功率的单次计算时间小于15分钟,系统预测精度能达到85%以上等,这些都对预报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还有,我们现在作的所有风资源调查是基于过去和目前的情况,如果作未来十五年、二十年风能发展规划的话,还应该考虑未来环流形势变化以后风的分布规律是否有变化等,比如2050年如果风场的情况和现在相比发生了变化,是否40年后的风电规划还能完全建立在现有的资源评估基础上?这些问题还没有在我们的考虑调查范围内。对于各种能源设施规划和建设,还必须充分考虑到自然灾害问题,如沿海地区建设核电站,就要考虑到台风、大的风暴潮的影响,内陆地区的各种风电、太阳能电厂,应该考虑到低温、雷击、覆冰等对输电线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考虑目前做得也还不是非常够。
相关建议:一是在资源评估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近海风能资源的调查工作,目前近海只是设置了少量的观测塔,尚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加强数值模式与观测塔评估的综合运用,将是未来风能资源详查方面的重点。二是预报保障方面,包括高分辨率和高预报准确率的风电功率预报系统,以及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预报技术方面,目前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是灾害风险防御,包括台风、高温、雷击、低温、高湿等一系列灾害风险对电站选址的影响,极端天气对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电网等的相关监测、预警技术等,以便更好地满足将来非化石能源市场发展的服务需求。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巢清尘 系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