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摒弃浮躁 回归诚信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8-08 14:5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浮躁充斥着当今社会。

  在知识界,一个数字就能说明一些问题:我国科研论文发布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平均引用率却在全球100名以外,量滥而质劣。

  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浮躁更是让人心惊肉跳。《人民日报》在一篇专论中尖锐地综合地抨击干部们泛存的思考问题“浮浅”、行为方式“浮躁”、工作方式“浮漂”、工作作风“浮滑”、总结工作“浮夸”的“五浮”风化,可见社会浮躁之猖獗,已然忍无可忍了。

  于是,老百姓不无调侃地说:“形势没有不大好的,路线没有不正确的,决策没有不英明的,措施没有不得力的,困难没有不克服的,法律没有不公正的,拥护没有不一致的,救灾没有不有序的,粮食没有不丰收的……”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肯定式“颂歌”在今天的中国,似乎已经成了“舆论一律”的公式。然而,它不仅与毛泽东关于“不论是用肯定一切的观点或者否定一切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工作,都是错误的”教导背道而驰,并且也同社会现实对不上号。

  社会浮躁,最为突出的是诚信的缺失。诚信历来为我们修身立家治国平天下之根,孔老夫子早就教诲:“言而不信,不知其可?!”而诚信更是今天市场经济的脊椎和铁的法则。可是,这种“双否定”式粉饰太平赞歌的泛滥与社会真实的巨差,党和政府某些部门“躲猫猫”、“钓鱼执法”等事件前后截然的反差,以及若干执政者或光耍嘴功或言行脱节甚而言行不一的失信表演,以至于民众都说,“你执政的都不讲诚信,我们干嘛还重诚信呀?!”

  温家宝总理不无痛切地承认:“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最大的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总理所言有的放矢:我国最新调查显示,86.3%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失信于人,98.9%的人有过他人或团体失信于自己的经历,而以为上下级、医患、生意伙伴等之间互信者,均不到10%。李瑞环同志早就告诫我们:“泡在会议、应酬之中,处于浮躁、喧哗、空谈状态,不能塌下心来,扑下身子,深入地思考问题,这是有很大危险的。”很大危险就在于该民族的慢性自杀!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事业,其复杂性之难,艰巨性之大,反复性之繁,可谓前所未有。这更须“塌下心来,扑下身子,深入地思考问题”。而浮躁社会的源头何在呢?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一针见血:“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因此“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问题”,绝非耸人听闻!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秉礼 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