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怎样教外国人学汉语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8-08 10:4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进入新世纪以来,汉语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其动因何在?近日,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推动汉语快速传播的动因既不是文化也不是移民,而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应多考虑如何利用经济因素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在介绍中国文化时,不应着重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应强化对当代中国的介绍。

  从理论到理论不可取

  与会者提出,当前,汉语教师培养培训和派出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办得太多、对外汉语本科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研究生教材针对性不强等。对此,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提出,应减少对外汉语本科招生院校、加强汉语教师培养与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国际汉语教师基本素质。

  关于语言研究中“问题”与“理论”的关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提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四种情况:从问题到理论、从理论到问题、从问题到问题、从理论到理论。他认为,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最不可取,语言研究应该从事实出发,以问题为驱动力,探索理论问题,最终上升到理论高度。

  语音词汇是汉语教学的根基

  在美国,通常以“5个C”(即communication,culture,comparison,connection,communities)来衡量公民的外语能力。对此标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中文部主任周质平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没有掌握,文化、联系、比较、社区等根本就无从谈起。如果一味强调“5个C”,最终可能会导致“两个C”(confusion,collapse)。所以,不应给汉语教师添加太多不切实际的使命感,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外国人说汉语上。周质平指出,目前汉语教学中有一种不太好的倾向,即重流利而轻准确、重功能而轻结构。他认为,语言学习者的字正腔圆非常重要,语言如果没有了准确性,就是一堆没有意义的声音。

  汉明顿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靳洪刚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十大原则”,主要内容是:要以任务为语言教学基本单位,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提供详尽的扩展解释性输入,进行大量丰富输入基础上的有效输出,尊重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规律等。

  将当代文化纳入教学视野

  周质平认为,汉语教学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以古代今”,即把中国文明作为古文明来处理,把中国文化“博物馆化”;另一种是“以偏概全”,即以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他认为,不应过多地把传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而应加强对当代中国文化的介绍。纽约大学第二语言教学系主任唐力行则强调,应该把流行文化编入汉语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会者认为,要完善和丰富评估、测试手段,应“公开评估”与“校内连续性评估”并重,以更大限度地发挥评估的作用。与此同时,“自我评估”同样值得关注。从教师对流利性标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这一角度出发,确定适宜于考察汉语口语水平的评估标准。针对对外汉语写作课程评估薄弱的现状,借鉴国外评价理论,尝试为汉语写作课程建立一套质性评价的标准。(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王春燕 通讯员 刘玉屏)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