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印度大规模社会运动之后,印度本土兴起的后殖民批评学派虽然与西方主流学术界的后殖民批评思潮在同一时期产生,并且现在也被西方学术界纳入“后殖民批评”的一部分,但是它与西方的后殖民批评有着显著区别:西方后殖民批评关注东西方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以及后殖民国家的现代转型等宏大话语,而印度本土的后殖民批评则关注底层被殖民与被“内部殖民”的经验。这股思潮的代表是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庶民研究学派(Subaltern Studies School)。
诞生:重构知识生产范式 重新解读殖民历史
庶民研究学派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南亚史研究,其最初的目标是重构知识生产范式,将庶民经验纳入知识生产,恢复庶民的主体性。其理念吸引了当时诸多学科的顶级学者参与讨论。该学派以底层视角介入如下问题的研究:殖民历史的重新解读与反思,后殖民国家政治的现代转型,知识生产范式的重构,后殖民文学史与文学书写的再阐释,后殖民民族主义的表达模式等。随着该学派核心成员进入西方大学或主流研究机构,该学派的理念也逐步在西方学术界广泛传播。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义华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