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学界和人口学界对于跨世代社会流动和社会不平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两代人口(父母和子女)的研究,而忽视了长辈对孙代隔代人口的影响。针对这一局限,2011年2月出版的《人口》全文刊登了美国人口学会前任主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教授Robert D. Mare的就职演说“关于不平等的多世代视角”。该文认为,长辈对孙代的影响在理论上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实现:1.有关持久但并非永恒的财富的社会制度;2.隔代人口在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声望等方面的相关性;3.社会上层阶级和中层阶级对于经济和人力资本的不同继承模式;4.对于亲缘关系的需求和获得;5.社会隔离和苦难经历的持续;6. 社会优势和劣势的累积效应(即通常所说的“马太效应”);7.非马儿科夫过程(Markov Process)的生育行为(长辈可以提供的对于孙辈的照料将激励子辈的生育行为);8.隔代影响在基因层面的生物机制。就社会流动而言,作者认为,中欧历史上的前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后社会主义国家可能在某些年代的队列人口中表现出相对于两代人口影响更强的隔代人口影响。同样,隔代人口的影响可能也会存在于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经历大规模社会转型的中国。(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傅强)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