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探讨多样中的和谐
本报讯(记者宋晖 路越)8月24日,第16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暨第六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这届大会由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主办,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主题为“多样中的和谐:语言、文化、社会”。来自世界63个国家的1500余位专家、教师和研究者与会。此次大会预计将于8月28日结束。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历来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这届大会在中国召开,必将对世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将有助于与会的各国朋友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加深理解,增进友谊,并对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议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文秋芳、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主席Martin Bygate均对应用语言学在当今国际合作、交流中的作用和新的发展表示期待。
据悉,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会期一般为期5天。每届大会由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在各国家/地区的分支机构承办。第一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于1964年在法国南锡召开。(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口述史再现西藏鲜活历史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慧子)2011年8月18—19日,由西藏社会科学院主办,西藏社会科学院当代研究所承办,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协办的西藏历史研究之口述史学术研讨会在拉萨召开。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社科院院长白玛朗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科研局局长晋保平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西藏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对西藏口述史的研究现状、口述史的整理方法与研究方法以及口述史的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白玛朗杰在会议上指出,口述史作为史学的一门学科在当代的兴起,标志着史学研究的视野已从单纯的文献求证转向社会、民间资料的发掘,这是新世纪中国历史学发展的新趋向。口述史通过历史事件和过程参与者、见证者的讲述来呈现历史面貌,内容具有鲜活性、丰富性、主动性,是对传统文献历史学的一种弥补。此外,口述史在展现过去的同时,也帮助人民群众从内心审视现在,建构未来。他希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及藏学界进一步重视口述史工作的发展,不断拓宽口述史研究领域,将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过程鲜活地展现出来。(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法学界聚焦辛亥革命与中国法治现代化
本报讯(记者张芝梅)2011年8月21日,“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民主法治——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来自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共中央党校及全国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70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指出,此次研讨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侧重从法学和政治学相结合的学科领域切入,立足中国民主法治人权(宪政)的问题视角,力图从民主法治理论与法学学术的角度对辛亥革命百年进行历史反思和现实审视,并对未来中国民主法治人权发展提出前瞻性的观点和建议。
与会学者分别从“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意义”、“社会转型与法制变革”和“民主法治的现在与未来”三个主题及“民主法治人权”这一主线出发,就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与中国法治的现代化、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民主宪政的发展历程、中国刑法和民法的百年变革,以及当下中国法学研究状况审视与评价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数字化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使命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慧子)8月19—21日,“2011敦煌论坛:文化遗产与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敦煌召开。此次论坛由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敦煌研究院、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办。100余位来自国内外多个国家从事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齐聚敦煌,分别就文化遗产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与展示,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弘扬中的应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在创意产业开发中的应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的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研究,其他与文化遗产数字化相关的问题六个主题进行探讨。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认为,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选择,也是每一位相关专家学者共同的目标和责任。她呼吁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用数字化研究成果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使文化遗产得到科学、有效、合理的保护,并尽可能地传之久远。(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法律史研究亟须规范史料运用
本报讯(记者郭烁)2011年8月18—19日,“多元的法律史文献:研究与整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40多位来自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此次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和观念的更新,法律史学者已经跳出正史、政书等传统文献,深入到出土文献、判牍、笔记、档案甚至是民间的族谱、碑刻与契约当中去。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诸如来源不同的文献被置于同一平面简单地加以利用、用一些非传世文献脱离典章制度独立地说明法律、单一地按照学科需要搜集和编纂文献等问题。有学者认为,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其法律史研究也将缺乏坚实的史料基础,或者停留在聚讼纷争、不得要领的层次。(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