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校庆的最大价值在于文化认同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8-24 13:4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各种规格的校庆,尤其是大学校庆,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不仅各级各类学校的庆典仪式热闹非凡、形态多样,而且其影响也日益超越校园藩篱的界限,不断演绎成一些社会事件,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对于校庆活动,有人赞扬和叫好,有人提出批评与劝告,更有专家学者进行了理性研究与分析。毫无疑问,校庆作为当代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确实蕴涵着丰富的符号信息。

  固然,校庆具有凝聚精神、鼓舞士气、检点成绩、明确方向、继续前行等各项功用和价值。但笔者认为,在诸如论坛、讲座、报告、喜庆等这些可视可见与可观可感的形而上的校庆活动载体之外,文化认同或许才是它最大的意义。

  中后期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现代化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从根本上为借助校庆去开展文化认同乃至社会认同提出了要求,并提供了条件。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让更多的人进入了大学接受现代教育、获取现代科学技术知识。通过校庆等学校庆典活动的开展,增进了校友间的相互认同,培育和弘扬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从而在宏观的意义上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因此,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象牙塔,乃至主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倡导,为新形势、新背景下的社会认同、文化认同创设了一种制度性通道与可能。

  一些知名高校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合格人才,科研实力雄厚,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优良的风格,积淀了独属于这个学校的精神风韵,铸就了迥然有异的学校文化。以校训、校风、校歌等形式呈现出来的办学传统,是学校事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无形财富与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也成为学校师生最内隐的文化基因以及相互认同并彼此接受的文化密码。这些文化基因和密码虽各有所侧重,但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品。通过校庆活动,这些文化基因和密码得到阐释和激发,在校内外获得广泛的宣传与推介,增进了广大校友间的共识和理解,并且影响更多的社会群体,是校园文化建设向社会领域扩散、渗透的良机。因此,校庆活动在增进校友间的共识之外,还有利于社会建设,其外溢的社会效益比动员、花费庞大的资源去开展同类的社会建设或许更有效。

  举办校庆,有利于增进参加者的荣誉感、使命感,增添其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当学校教育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中人的生活内容时,借助校庆活动增进包括校友在内的社会成员间的彼此认同,积极倡导正面的价值取向,应该成为开展校庆活动的深层次目标。也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为越来越多的校庆活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秋香 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