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问题,已成为国内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关注和讨论的重要问题。8月13—14日,公共政策视野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举行,研讨会由内蒙古科技大学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办。
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框架
作为我国应对环境、能源压力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和条件也是专家关注的话题之一。在讨论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公共财政政策和市场机制的促进不可缺位。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低碳’不仅是一种必然,而且正在成为一种必需”,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军提出,“低碳”应纳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之中,围绕“低碳”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催生一大批新兴产业从而带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勤指出,促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财税政策和金融支持协同框架,为此需要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制度,加强金融、财政、税收等多项政策的有机协同配合,发挥多项政策的合力作用。
在我国农业发展中,践行“低碳”同样重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万明和西北政法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姚延婷分析,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柴油量、化肥施用量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低碳农业”将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推进农业机械节能、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资源进行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通过推广农业固碳技术、合理规划土地经营等手段促进农业固碳减排。
环境治理需要新举措
针对“先发展、后治理”等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认识误区,与会专家分析了经济发展、污染物排放、经济结构等要素间的关联,在治理环境污染、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所需的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平淡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并非目前国际上较普遍的倒U型,而是非线性的倒N型。环境问题并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得到解决;相反,伴随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可能会再度恶化。国内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关系的模型显示,环境污染会对今后的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多位学者指出,在环境治理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国内已有的案例,并且借鉴国外在处理环境问题时积累的先进经验。广东行政学院教授王玉明介绍了加拿大环境治理中跨部门合作的经验,认为我国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建立跨部门或跨地区环境合作机制,建立环境合作治理机构,发挥环境合作协议激励约束功能。
我国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机遇和措施,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胡仙芝针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提出促进该产业的发展需要多主体、多系统的综合措施:首先是加强政府扶植力度,加强宏观政策指导;同时需要积极优化市场环境,改善产品、产业结构等,促进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张春海)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