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19日,第二届西夏学国际论坛在甘肃省武威市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2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
多元而丰富的西夏文明
西夏是1038年由党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1227年被蒙古灭亡。西夏文化曾长期近于湮灭,被称为“被遗忘的王朝”。20世纪初以来,随着西夏文物的出土和为数众多的西夏文献的面世,西夏王朝的面纱逐渐被揭开。学者研究发现,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政权,西夏曾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在活字印刷术、佛教艺术、瓷器等方面都具有历史贡献。西夏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学界的重视,西夏所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断得到新的评估。
宗教特别是佛教兴盛,是西夏社会文化的重要现象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史金波研究员指出,由流传在武威地区的西夏文佛经可见当时西夏佛教信仰的多元、多宗情况,也明显地反映出武威的佛教信仰有汉传和藏传两大系统。武威的藏传佛教信仰对后世的蒙古与吐蕃的凉州会谈有相当的影响。西夏的对外关系同样受到学者关注。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李勤璞研究员认为,西夏与欧洲文明乃至广泛的欧亚地域的关联应当深加注意。
西夏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在西夏学研究中,西夏文数字化是一个充满潜力的研究领域,其前景和功能也受到了西夏学研究者的注意。进入21世纪以来,西夏文数字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西夏学研究中引人关注的一部分。
北方民族大学景永时研究员回顾了西夏文数字化的研究过程,认为迄今没有一款学者们公认的西夏文字符集,主要问题在于字形准确度问题和字体风格问题。研究者需要根据西夏文的构造特点,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宁夏大学数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柳长青指出,西夏学与计算机学科之间产生了一门新的交叉研究方向——西夏文信息处理。以后的西夏文计算机数字化应从多方面开展工作:西夏文字库的标准化及其国际编码方案的建立;西夏文及西夏文献数据库的建立;西夏文数字化的应用开发。这一新兴领域需要西夏学研究者与计算机学者共同努力开发。
西夏学研究后继有人
目前,西夏学已经成为国际显学,俄罗斯、法国、美国等地都有学者进行研究,在西夏的文字、历史、社会、宗教等方面也都有学者涉及。随着西夏文献公布和国际交流扩大,对于西夏这个消失的王朝,研究正在走向全面和深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西夏学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形成了以北京、宁夏、甘肃、陕西等为中心的研究区域,研究学者遍及国内多个省份。“西夏学研究队伍以老中青、高中低相结合的合理梯队组合呈现在世人面前,基本上已经结束了20世纪出现的青黄不接的现象。”通过对近年西夏学研究文献的分析,宁夏社会科学院马淑萍这样指出。史金波也向本报记者介绍,西夏学研究界希望能通过学术会议等形式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和新人才。(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张春海)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