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山(1886—1956),乳名彦祥,原名谭鸣谦,别号聘三,广东高明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曾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1917年,谭平山考进北大,和他一起考上的有同乡谭植棠和广州的陈公博。在学校里三人经常在一起,毕业后又一起回到广东工作,一起筹建广东共产党组织。身在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谭平山积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活跃于学校的社团活动中。1918年秋,谭平山加入新潮社,还为《新潮》创刊号写了题为《哲学对于科学宗教之关系论》的论文。后来,在《新潮》上又陆续发表了《法理与伦理之本质区分论》、《“德谟克拉西”之四面观》、《劳动问题之解决》(翻译)、《现代民治主义之精神》等多篇论著。
同样是受到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谭平山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潮》为阵地,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1918年10月,在谭平山和罗章龙等同学的努力及蔡元培校长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在新闻学研究会次年的改组大会上,谭平山等几人被推选起草新闻学研究会的章程。他在新闻学研究会取得了一年听讲证书,还认识了毛泽东。
1920年临近毕业,谭平山总结了在北大期间办《新潮》的经验,决心办一个刊物,通过研究和宣传,推动社会的改革。于是,三人商议在上海美租界天潼路办《政衡》杂志社。此杂志的宗旨标明:政治——主根本革新,社会——主根本改造,各种问题——主根本解决。1920年夏,谭平山毕业回到广州,与陈公博、谭植棠共同创办了《广东群报》,通过《广东群报》支持和指导广州工人阶级的斗争。该报在广东地区影响巨大,使知识青年和工人阶级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教育,对推动广东乃至我国南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
《新青年》曾经高度评价《广东群报》,认为它是“中国南部文化运动的总枢纽,介绍世界劳动消息的总机关,是广东资本制度下奋斗的一个孤独子,是广东十年来恶浊沉霾空气里的一线曙光”。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东发 光中)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