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军语研究面临“双重基础”缺失的挑战
作者:duanxp   日期2011-08-26 10:0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国对军语比较系统的研究与社会语言学研究同步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关于军事语言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军事术语研究。国内学者从术语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不同视角对我军军语、古代军语、外军军语展开研究。我军的军语始于建军初期,至今已有近8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李苏鸣的专著《军语导论》,该书探索了军语研究的基础问题,构建了军语理论体系的框架。另外,周大军等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军语进行了系统研究。周刚、翰承在《汉语学习》等期刊上分别发表了比较有价值的相关论文。古代军语研究的生力军主要有曲彦斌、褚良才等。对国外军语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英美国家的英语军语研究上。

  二是对军事现象与语言现象共变理论的研究。语言的变异往往是在多种社会现象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在一定条件下,军事现象对语言的变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以李苏鸣为代表的学者主要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战争、军事入侵等军事现象对语言变异的影响,主要观点在《军事语言研究》中详细论及。另外还有一些方言学、文化语言学专著论及了汉语发展史上的“方言岛”现象,并分析这一语言现象的军事历史成因。

  三是军事用途下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此项研究的突出成果是1987年由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研制的“科译一号”的问世,其语言理论基础是逻辑语义理论,该系统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军事翻译取得了一定突破。2006年6月,我军第二代电子词表——“军用主题词表辅助标引系统”在全军的推广使用,对提高我军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我国在军事词典编纂、军事语言的语体研究、军事领域语言状况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综观我国军事语言研究的状况,我们认为,军事语言学是一个前景可观的学术领域,但总体上仍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军事语言学研究队伍面临着“双重基础”缺失的挑战,即同时掌握语言学、军事学基本理论并具有丰富的军队生活经验的学者不多。因此,军事语言学的应用性研究较为薄弱。此外,对军事语言的研究散落于各个相对割裂的领域。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军事语言学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笔者认为,今后应加强军事语言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在重视军事语言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其应用研究,包括语言与和平、战场指挥和军事行动用语、基于大规模信息的军事用途数据处理技术、语音识别、军用语料库、军事翻译、军事领域语言监测等方面的研究,使军事语言的研究与部队信息化、科技化、正规化的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军事语言的分辨率,避免使用上的误差度,增强军事语言使用的准确性,突出其战略意义和实用价值。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向音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