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美国人对于西部牛仔一直怀有浓厚兴趣。牛仔最先在“一角钱小说”和野牛比尔的《荒野西部演出》中引起美国人关注。继之,欧文·威斯特《弗吉尼亚人》中的牛仔“弗吉尼亚人”使牛仔变得家喻户晓。后来,赞恩·格雷和马克斯·布兰迪的流行西部小说、西部影视甚至是广告中的骁勇牛仔形象更是使牛仔成为美国西部神话的代言人。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学评论家等一些比较严肃的学者也一直在研究牛仔、牛仔象征以及牛仔神话。
由保罗·H.卡尔逊主编的《牛仔之路——历史和文化探索》(Texas Tech University Press,2006)就是一部从历史和文化角度讨论牛仔及其生活方式的历史著作,该书由16篇独立论文组成,主题丰富,既反映了牛仔生活中的兴奋和危险,也记述了牛仔简朴的生活,还有一些例如1883年牛仔罢工的典型事件。涉及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牛仔们的食物、服装、住所等牛仔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括了音乐和舞蹈、电影和神话等其他有关牛仔的话题。
牛仔的形象渗透在美国集体主义的意识中,他们已经成为美国史诗中的一部分。每年的牛仔诗歌集会和全国的牛仔问题研讨会都会讨论这些西部牧区劳工的生活和文化。该书重新审视了一些经典主题,包括美国内战后开放牧区短暂的养牛业为什么以及如何持续吸引了学者和普通读者。牛仔作为美国内战后的一群普通的劳工群体,如何成为美国民间英雄的神话也在该书有所论及。该书也澄清了一些事实,例如,人们一直认为牛仔是骑在马背上的。实际上,绝大多数时间牛仔们都是步行忙碌于牧场上类似修理栅栏和割草等杂活。甚至在威斯特的牛仔小说里,故事中的牛仔英雄放牧的既不是母牛也不是任何一种家牛。尽管如此,牛仔仍然成为人们崇敬的英雄,成为真正的美国男性的象征,他们坚韧、强壮、独立的男子汉气概与城市男性形成显明的对比。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李军)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