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85工程”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一次大跨越,这个跨越在中国大学史上尚属鲜见。包括北大、清华、复旦在内进入国家“985工程”的学校先后拟定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这当然值得肯定。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部分“985工程”大学都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结点定在了本世纪初期,这里所隐含的“大跃进心态”比较明显。大学不仅要快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应该科学发展,这就需要遵循大学自身的逻辑和规律。
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院士提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一是有形资产:大楼、图书、设备等;二是人力资源:大师、学生、管理人员等;三是文化内涵:大爱、爱师爱生等;四是办学体制: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无独有偶,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院士对何以成为一流大学也持有相似观点。他在出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以后曾回访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问该校校长巴尔的摩,加州理工学院是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巴尔的摩说很简单,只有两句话:一是把世界最一流的人请来;二是给他们充分的支持和条件。然后这个学校自然而然就成为一流了。但是朱清时院士在考察中发现,加州理工有一个方面巴尔的摩可能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大学的运转已经制度化,有好的校风、传统和共同的理念。因此,除了大楼和大师以外,建设一流大学最关键的是学校的运行机制。因此,良好的大学体制和文化对于大学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大学的逻辑”,也就是大学的组织目标、组织文化和运行体制。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吴海江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