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要“面向基础教育”
钟秉林、宋萑在《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5期撰文《专业化与去专业化:美国教师教育改革悖论——中美教师教育比较研究之一》指出: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存在与基础教育实践脱节问题,因此,开放、多元的教师教育更要重申“面向基础教育”和明确“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根本宗旨。政府要引导高师院校更加关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强调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相结合,主动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服务。同时,进行综合化探索的高师院校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强化教师教育和教育科学的特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加以推进,以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为国家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同时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特色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盛正发、郭军在《高教探索》2011年3期撰文《特色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指出:新建本科院校体制机制惯性小,有利于创新和特色培育。首先,自身的历史包袱不重,为获取发展空间,选择的策略应是特色与品牌,依靠特色给自身定位,依靠品牌赢得生存空间;其次,需要赶超,有着加速发展的强烈愿望,不能不面对实际,采用特色赢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去实现有限的、局部的赶超;最后,需要改变弱势身份,无法正面或全面地与强势高校竞争,应自觉采用“有所为、有所不为”策略,实现特色发展,在一定领域或层次上由弱变强,创立自身品牌,实现学校顺利转型。(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教研组织”名称来源
丛立新在《教育学报》2011年3期撰文《教研组织的“一枝独秀”及其“职能转变”》指出:从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区)教研室直至学校教研组的三级教研系统是中国特色的教育组织。虽然教研系统的成熟完备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4年12月20—31日,教育部在《关于教育工作汇报会的通报》中指出:“为了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导,教育厅(局)除应加强视导工作,有计划地培养视导人员,建立视导机构和视导制度外,还应创造条件,设立或健全教学研究室,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以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指导。”就目前有据可考的文献而言,这是教育部文件中最早使用教研室名称的记录。(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