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共舆论的气场正在登陆中国,一种新的媒体技术正在悄悄实现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显然,微博正在成为我们公共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最能体现“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网络时代里,微博汇聚着海量的民间意见,整合着海量的智力资源,让公众同时围观、参与、判断和选择。微博问政正在考验着政府官员的执政情商和治理能力。
微博的兴起与政务微博的涌现
为了“分享和发现世界正在发生的事”,2006年美国社交网站“推特”(Twitter)上线,由此开启了网络变革社会里的微博时代。作为代议制民主的新形式,微博广受世界政要推崇。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智利总统皮涅拉等均开通了微博。微博不仅成为他们宣扬党派理念、民生政策、外交事务的“扬声器”,收集信息、答疑解惑、引导舆论的“校音器”,也担当了争取选票、抵制异见、维护稳定的“稳压器”。
在中国,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腾讯、搜狐、网易等公司随后跟进,微博得到迅速发展。由此,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此后,政务微博、商务微博、科技微博等不同行业界的微博遍布网络,官员微博、学者微博、商人微博、明星微博、草根微博等不同身份群体的微博也广受关注。根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1上半年度中国微博报告》显示,随着微博用户数的高速增长,政务微博带来微博问政的升温。截至7月6日,仅新浪微博上,政府机构微博数达4920个,政府官员微博数达3949个。在不同职能部门的表现上,公安部门微博以75%的绝对优势位居第一,此外还涉及宣传、党政、司法、交通、文教、工商税务、旅游等相关职能部门。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潭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