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需要诗意灌溉的新闻传播学学界
作者:duanxp   日期2011-08-15 09:5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何为诗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略萨给出的定义——“不是为了谋生而写作,而是为了写作而生活”可谓掷地有声,也洋溢着诗情画意。所谓学界的诗意,一言以蔽之,就是摒弃学术人生的功利性,在功利之外还有追求。

  在诗意的反面,则是学术研究主要不是为了追求真理,道真相,说真话,造福于民族乃至全人类,而是为了自己或小团体的名利。在这种和诗意绝缘的所谓“学术”活动中,写论文,发文章,为的是个人职称晋升、官位上抬;申报科研课题,不是为了名声,就是为个人圈钱。读书都为稻粱谋。学术研究勿谈纯粹为了公共利益,能将个人利益与其有机结合,已属难得。那种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甚至取代公共利益的行为,已非个别现象。

  那么,新闻传播学学界的诗意究竟如何呢?恐怕更是难以乐观。目之所及,在新闻传播学教研活动中,谈及成果时依靠的指标不是成功申报科研课题多少项,获助科研资金多少元,就是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各多少篇,出版学术专著多少部,获得科研奖励国家级、省部级多少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党政领导批示的稿件多少次。这不能不让人生疑,这一切都是远离诗意的,甚至常常是纯功利性的,即仅止于个人和单位的私利,对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兴衰、人类的祸福考虑并不多。在这样的学术土壤中,很难发现诗意的种子。只有将学术方向多样化,在坚持学术研究个人、单位局部利益的同时,也在制度安排上为那些执意于造福国家、民族、人类的学术追求留一方天地,留一点生存的机会,才能真正在文化之林挺起中华脊梁。

  新闻传播学研究离不开人文精神的灯塔照耀,应该用诗意来指引大众传媒从工具性走向真善美。新闻传播学学界应在学科的土壤中埋下诗意的种子,及时灌溉,促其成为整个学科森林之内不可或缺的一片哗哗作响的树林。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田辛苦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