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理论之争应置于现实的实践中
作者:duanxp   日期2011-08-15 09:3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以来,国内某刊物以专题方式接连刊登一系列文章,批评国内某知名教授之学术观点。从学术讨论的角度讲,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它无疑有助于对某个学术问题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确证。但是,如果说通过笔谈、专题,所有人、所有文章都只是针对某个人,来“围剿”某人的学术观点,不论观点对错与否,这种方式、这种学风不值得提倡。以学术围剿来进行学术批评,不应是正式的、理性的学术讨论,对于学术路上年轻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来说,也不是一个好的表率。学术观点不同,完全可以争论。任何时候,学术都需要对话,需要健康的学风,在一种平等、理性的学术氛围中进行对话。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术交流和对话,推动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学术的道路上来。

  实际上,批“黄”派所提倡的实践唯物主义已不是马克思本真意义上的东西,其所言的“实践唯物主义”也与国内这一提法的原创者旨趣背离。其实,虽然人们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也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但实际上,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存在。肖前教授就曾指出,实践唯物主义“并不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表述”,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得以萌芽成长的根源,能更好地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既辩证又唯物的科学特性”,并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强调“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强调“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强调自然“对人的活动的先在性、独立性以及对人的能动性的限制作用”。这是严肃认真对待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关系的哲学态度。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关于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讨论中,人们既加深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实践观的研究和理解,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理解和人的主体性作用的理解,对价值学说在中国的兴起也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清除了少数实践唯物主义鼓吹的“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之类的错误观点。学界也越来越认识到在马克思哲学中,实践观点、辩证观点和唯物主义观点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理论之争理应置于现实的实践中,而非概念文字游戏。那些从事“实践理性”、“行动哲学”、“实践哲学”、“实践观念”可谓开口闭口言“实践”的大家,事实上都是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者。所以,一种理论的名称是什么不是关键,而是要“听其言”、“观其行”。“辩证唯物主义”由狄慈根首提,普列汉诺夫也这样表述。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时,还用过“完备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实质完全一致,只是侧重点有不同。在当代中国,讨论“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决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实践历程和丰富经验。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可以这样做,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打算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改造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只会在书斋里喃喃自语地进行文化理论批判。在现实生活中,不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不承认世界的辩证运动和运动规律,即不承认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只讲主体,只讲“实践”(无对象的对象化活动),在实践中寸步难行。这才是对这种自许为最重视实践的“实践唯物主义”最大的讽刺——这是一种没有指导过实践、也不能指导实践的“实践唯物主义”。我们既要认识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要知晓一旦离开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实践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特征的体现,就是它把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建立在尊重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规律、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倡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其最终落脚点还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新理论成果。

  如果世界观争论的焦点不是上述问题,而是强调重视真实反映人类实践本性的实践哲学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承认实践具有本体论功能(人化世界的生成)、社会本质是实践的(社会结构是在人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等等,这就没有什么可争论的。如果一个自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家,不承认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不重视人化自然,不懂得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区分,没有资格称为新唯物主义,称为科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或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同样,如果反对世界的客观性,反对存在自在自然,就会沿着这个斜坡滚向唯心主义。有少数实践唯物主义的主张者,为了鼓吹人本主义世界观、人本主义的人化自然观、人本主义的历史观,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单独抽出“以人为本”这个原则,脱离历史条件,脱离科学发展观解决的问题,脱离特殊语境,特别是根本不顾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领导对“以人为本”的科学解释和限定,把人变为不受自然和社会及其客观规律制约的主体,把自己解读的“以人为本”,变为支配世界、支配自然、支配社会历史的最高原则。这种观点可以称为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任何主义”,就是不能称为唯物主义,更不能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又何谈说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世界观的本质、表述。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沈江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