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创意熔铸审美想象力提升本土电影竞争力
作者:duanxp   日期2011-08-15 09:3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自今年5月28日《功夫熊猫2》登陆国内电影市场以来,票房已经突破6亿元(截至7月3日),在2011年电影续集扎堆的情况下呈现出强大的市场冲击力。这部续集延续了《功夫熊猫》“写给中国的情书”的市场定位,在影片中大量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由此赢得了中国观众的认同与接受。

  与文化资源他者开发成功进军中国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本土电影却无法将深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实现对国际市场的成功拓展。据7月3日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戴维·皮尔逊《中国电影的西行之路困难重重》报道:在中国赢得了6.73亿元票房的《唐山大地震》,“在美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发行,仅收获6万美元”;创下中国电影票房纪录的《让子弹飞》,“甚至没能在美国找到一家海外发行商”。何以至此?究其根本在于,本土电影所蕴藏的审美价值无法满足异域观众的审美需求,电影的讲述方式没有有效回避或逾越跨文化审美的障碍等。

  被《功夫熊猫》及续集所借用的文化元素,无论是在世界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熊猫与中国功夫,还是《功夫熊猫》中的水墨山水背景、面条、庙会、针灸、爆竹、书法等,以及《功夫熊猫2》中的皮影、剪纸、灯笼、花轿、独轮车、火锅、宝塔、凤凰等,都是为国人所熟知、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深刻文化内涵和较高审美价值的文化符号。这两部动画片之所以能将选择的文化符号与现代流行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关键是因为在对中国文化资源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之上,准确评估了文化符号自身和其可能转化成的影像意象的审美价值。

  孤立的文化元素或者是文化元素的简单拼凑,都不能最终演绎为精彩的电影创意。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文化元素,只有通过审美想象力进行创意熔铸,才能演绎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整体。《功夫熊猫》及续集便是通过“功夫+熊猫”这一富有想象力的创意,将所选择的文化符号有机地熔铸到熊猫阿宝的传奇故事之中。那么,为何中国电影人没有拍摄出《功夫熊猫》呢?《神雕侠侣》的制作人马中骏对此明确指出,中国同行主要是因为缺乏想象力,且无论如何也不敢给熊猫找个鸭子当爸爸。而看似有悖常理的鸭子爸爸和熊猫儿子的情节设置,事实证明却是奇思妙想的内容创意,并展现出审美想象的超强衍生能力:《功夫熊猫2》中阿宝对“我是谁”的身世追问,便是从这个于现实不可能的情节中自然而然地引申出来的,甚至据此还可能会演绎出阿宝对熊猫家族的回归等系列故事。通过《功夫熊猫》及续集这两部动画片,审美想象力充分显示了在电影创意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但电影创意中的审美想象力,并非是异想天开、天马行空式的,而是既要出乎意料又要在情理之中,“新奇而合理”,要让电影讲述的故事能够“自圆其说”。

  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情节的出奇而不顾及故事叙事的完整性,这种审美想象力便可能导致故事主题的模糊、叙事的杂乱等弊病。电影《关云长》看似要将武圣关羽从“神”还原为一位有血有肉的凡人,但影片中关羽与虚构的绮兰姑娘的暧昧关系、“春药”事件、剪断胡须、对屡遭追杀的质问等情节设置,不仅没有实现对关羽形象的重构,而且彻底将其忠义形象解构成一位“迷失的刀客”(影片英文名为“The Lost Blademan”)。这表明,要赋予本土电影创意以奇妙的丰富的审美想象力,讲出精彩的故事,就必须淡化功利观念,充分运用现有美学研究成果,推动针对电影创意的审美教育体系的建构,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富有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的高级创意人才。

  精彩的故事内容创意,还必须依托精巧的讲述方式才能切实转化为影像,最终打造出高质量的电影创意产品。两部《功夫熊猫》虽然是运用中国文化符号、讲述在中国发生的故事,但采用的却是一种全球化的讲述方式,这一方式不要求观众对故事影像意象的文化内涵、故事内容所关涉的历史背景有深刻的了解,从而为影片在全球开拓市场奠定了基础。对此,影评人李威达总结指出:“好莱坞通常不做美国电影,好莱坞制作的是能吸引全球观众的电影。而中国电影人首先假设观众已经对故事背景有所了解,这就很难把故事说给全球观众听。”由此可知,那些在国内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之所以在国际市场遭遇滑铁卢,主要原因就在于讲述方式对观众熟悉故事背景的预设立场,妨碍了异域文化体系观众的审美接受,甚至可能导致审美误读。

  但好莱坞的全球化讲述方式并非民族电影开拓国际市场的“华山一条路”,如韩国电影便在对其民族音乐文化、绘画文化的发掘中,摸索出了一条对民族文化进行国际化讲述的道路,所拍摄的《悲歌一曲》、《醉画仙》等,不仅民族文化特色浓郁,富有意境,赢得国际大奖,而且赚取了较高的国际票房。这为本土电影在坚守民族文化精神的同时,探索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实现跨文化审美的讲述方式提供了经验与信心。

  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感叹两部《功夫熊猫》对中国文化元素的成功借用,有将中国文化演变为好莱坞式中国文化的趋势,还不如虚心学习其文化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潜下心来推动美学对文化资源电影创意开发的有效介入,使审美精神融入到创意的每一环节。这样,本土电影才能真正发掘出文化资源的软实力,真正担当其应有的文化责任,真正实现“全球放映”,而不是徒具空名的“全球首映”。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席格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