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拿来主义”:社会心理学的中国化
作者:duanxp   日期2011-08-15 10:4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社会心理学中国化是将中国社会文化特征与民族性融入到社会心理学中去,确立中国人自己的理论框架、概念和研究方法。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对西方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反省与批判,二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建立。

  社会心理学中国化的建设,首先要处理好“进入”与“化出”的关系,即要“化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必须首先进入到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内部;其次要吃透中国文化的特质,充分利用本土的材料;最后要寻找研究的重点,作为社会心理学中国化的切入口,如角色的变迁与冲突、正处于新格局形成时期的人际关系、时尚、嬗变中的社会价值心理取向等。

  李育红指出,大陆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研究面临的问题有:缺乏本土化研究的整体思考架构、研究内容的选择深受功利主义的影响、缺乏本土化研究方法、缺乏本土化构念和理论。陈秋珠和郭文斌则认为主要存在六方面的问题,即选题跟着外国跑;挖掘、整理古代心理学思想缺乏深度;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中理性思考深度不够;研究力量分散;批判研究与实际操作相背离。汪风炎则认为,现阶段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研究自身存在四大困境:未找到主要影响因素、少成熟理论模式、难贯彻研究取向、未揭示深层心理。要想摆脱这些困境,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寻求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帮助,通过适当挖掘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来解决目前本土心理学自身存在的难题。

  中国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曾以杨国枢对“成就动机”概念和理论的中国化为例,对本土化研究的价值进行了说明。“成就动机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提出的,他认为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平均追求成就的动机越高,其企业经营力及经济发展也会随着提高,因而其国力也会加强,反之亦然。然而,麦氏检验的材料大多来自西方国家,对东方民族是否适用引起了研究者的怀疑。杨国枢利用麦氏的工具初步试测台湾地区的大学生,结果很不理想。他根据中国人社会行为与人格特征的背景,修改了麦氏量表中的许多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即“个人成就动机”和“群体成就动机”。利用修正过的量表进行再施测,结果发现,台湾地区的中国大学生在群体成就动机的得分上一般都很高,而个人成就动机的得分则相对较低。经过一再地测验分析,他提出修正麦克利兰的理论,认为单从成就动机笼统的探测,实在无法辨识中国人对群体与对个人动机的差别,如要真正理解中国人的成就动机状态,最少应分化成两个不同的动机要素,才会有较合理的结果。

  林崇德和俞国良对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过程和目标也进行过阐述,并把这一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酝酿期,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成果,对比国内外研究的异同点,揭示中国人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特点。第二阶段为孕育期,研究中国人心理发展的特有和重要现象,这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生长点和立足点。第三阶段为整合期,修改心理学的旧概念、旧理论与旧方法,创立心理学的新概念、新理论与新方法,以适合于中国人的特点。整合是心理学中国化成败的关键,也是衡量心理学中国化水平的标准。由此,社会心理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可概括为:学习—选择—中国化,即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杜林致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