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国际资讯
作者:haowj   日期2011-07-29 09:5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语言数据库促欧洲人文社科研究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不断影响着所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带有分析功能的数据库和网络数字档案使人文社会科学也受益匪浅,比如相对于借助传统词典,词汇的含义及其变化,新词的产生、普及与接受在大型电子数据库中能展现得更加细致和准确。

  欧洲联合项目“通用语言资源与技术基础设施”(CLARIN)旨在以大型数据库电子检索对语言学卡片箱进行补充,并以此大幅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效率。数字媒体对于记录濒危语言的消失也起到决定性作用:权威的语言记录、文本收集和其他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语言传承得以留给后世,在最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促成濒危语言的恢复。

  “以这些虚拟的研究基础设施为基础,我们可以提出全新的课题,获得新的科学认识,”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国务秘书阔阿内丽阿·克外内-提伦指出,“CLARIN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欧洲项目,它将刺激人文社会科学的顶级研究。数字档案对于这些学科的价值不亚于基因数据库之于生命科学。我很高兴德国能够成为这个项目的重要参与者。”

  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7月26日宣布向参与该项目的德国学术机构资助850万欧元,用于其今后三年的工作经费。该项目德国部分由9所学术机构合作完成,图宾根大学语言学系教授很里克斯负责组织协调,其他8个合作伙伴为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德国语言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汉堡大学、莱比锡大学、慕尼黑大学、萨尔州立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这些机构的任务包括整理大量重要文本和语言资源,并上传至网络以供研究使用;为跨学科和跨机构合作提供基于网络的工具软件和技术,通过电子数据掌控信息洪流并将其结构化;在愈加复杂的工作流程中协助人文、社会和文化科学各学科研究者等。

  早在2011年1月,由德国科学委员会发布的《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的建议》已经指出,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是通过顶级课题研究项目寻求面向未来的科学和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前提。(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潇潇)

  英社科院主席:高等教育或面临风险

  在7月21日召开的英国社会科学院年度工作会议上,该院主席亚当·罗伯特发表年度演讲时提醒人们,从目前变化的速度和规模来看,英国“成功”且“兴旺”的领域之一——高等教育蕴藏着巨大风险。

  在谈到6月出版的高等教育白皮书时,亚当说:“对白皮书褒贬不一一点都不令人奇怪。令人失望的是,白皮书既没有为高等教育勾勒出一幅清晰、有雄心的图景,也没有长期展望。白皮书聚焦在与资金结构相关的迫切议题上,并试图增大本科阶段课程费用的竞争。”

  亚当提出了一系列疑问:“新体系能否保证英国高等教育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学生需求会因此受到哪些影响?对某些学科需求的增加是否要以牺牲其他学科为代价?通往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路是否会变得狭窄?”他指出,“从2012年起,人文和社会科学将失去直接教学经费,每个学科都在失去最核心的补贴。直接经费只留给像临床医学这样的高花费学科”。

  亚当最后呼吁,应多关注研究生教育,保证研究生的供给,并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能让新的体系无意中为研究生教育制造障碍。(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吕莎)

  中日韩学者研讨东亚实学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慧子)7月22—23日,第十一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鄂尔多斯市举行。来自中、日、韩三国的50余名学者围绕“构建东亚新实学”这一主题,深入研讨了传统实学文化如何为现代社会服务,实学在当代社会如何更新学术形态等问题。

  韩国实学研究会会长赵珖认为,在东亚,韩、中、日三国是一个思想共同体,文化学术交流丰富,虽然对实学的理解还有差异,但对发展的渴望,使三国知识分子有了对话的基础,共同探讨实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推动东亚的发展。日本东亚实学研究会会长小川晴久在致辞中说,今年3月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难发生后,日本实学研究会提出并宣传推广“实心实学”理念,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葛荣晋提出,社会的转型要求中国实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当代学者要准确把握时代精神、提高文化自觉意识,坚持多元诠释,构建现代中国“新实学”。

  东亚实学国际学术交流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在中、日、韩三国轮流举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